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农户利用目标的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DOI: 10.11820/dlkxjz.2004.03.007, PP. 50-57

Keywords: 集约化农区,农户行为,土地利用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发展经济学和农户微观行为理论对农户土地利用目标的机理分析表明,农户在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的差异,其发展必然经历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佳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形式表现为土地的用途转换,既边际土地向耕地转移,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地产出能力却很低。第二个阶段,农户对土地的利用目标,既考虑家庭需要,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此时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就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寻求利润最大化,土地利用就会向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转移,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第三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土地向利润最大化转移。在耕地内部,粮食生产如果没有规模,轻者会导致投入的降低,重者会导致土地的荒芜。实证分析表明曲周目前处在第二个阶段,表现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大量物质投入的增加,随着追求利润的阶段发展,投入比重必然会向经济作物转移。

References

[1]  孔祥斌, 张凤荣, 徐艳. 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资源科学, 2003, 25(3): 57~62.
[2]  陈凯. 农户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11~15.
[3]  张凤荣, 陨文聚, 孔祥斌, 李超. 对《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土地利用系数的探讨. 中国土地科学, 2002, 16(1): 16~19.
[4]  Hong Yang, Xiubin Li. Cultivated land and food supply in China. Land Use Policy. 2000, 17: 73~88.
[5]  张 明.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381~384.
[6]  顾朝林. 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307~312.
[7]  黎 夏. 利用遥感与GIS对农田损失的监测及定量评价方法——以东莞市为例. 地理学报, 1997, 52(3): 280~287.
[8]  周广胜, 王玉辉.土 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318~322.
[9]  史培军, 潘耀忠, 陈晋, 等. 深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293~299.
[10]  孔祥斌, 张凤荣, 齐伟, 徐艳. 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地理学报, 2003, 58(3):334~342.
[11]  IGBP report No.24 & HDP report No.5, 1993, Relating Land Use and Global Land Cover Chang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 –Biosphere Program. Stockholm.
[12]  IGBP report No.35&HDP report No.7, 1995,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Science/research Plan. International Geosphere –Biosphere Program. Stockholm.
[13]  IGBP Report No.48 and HDP Report No.10., 1999.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LUCC)-Implementation Strategy. Stockholm.
[14]  李秀彬.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329~33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