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DOI: 10.11820/dlkxjz.2006.01.005, PP. 45-55
Keywords: 河三角洲,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
Abstract: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开放地带,经济地位特殊而重要。而三角洲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在资源开发中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三角洲永恒的主题。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的建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能值用量较大,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通过可持续性能值指标的动态分析为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References
[1] | 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海湾志(第三分册).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
[2] | 张洪卫,马立娟,张立清. 东营市风能资源探讨. 陕西气象, 2000, (6):8~11.
|
[3] | 何庆成等.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综合管理——从地学角度展望21世纪.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
[4] | 李荣升,赵善伦. 山东海洋资源与环境.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
[5] | 张耀辉,蓝盛芳,陈飞鹏. 海南省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能值分析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8,(19):24~31.
|
[6] | 李加林,许继琴,张正龙. 基于能值分析的江苏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态势及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地理,2003,23(5):615~620.
|
[7] | 隋春花,蓝盛芳. 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5):4~6.
|
[8] | UIgiati S, Browm M T. Monitoring 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 in Natural and Man-made Ecosystems. Ecological Modelling,1998,108:23~36.
|
[9] | 张 雷, 沈叙建, 杨荫凯等.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6):10~19.
|
[10] | 严茂超著.生态经济学新论——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
|
[11] | 蓝盛芳,钦 佩,陆宏芳著.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2.
|
[12] | H T Odum,E C Odum著.严茂超,毛志峰译.繁荣地走向衰退——人类在能源危机笼罩下的行为选择.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
[13] | 许学工. 黄河三角洲地域结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