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DOI: 10.11820/dlkxjz.2007.03.013, PP. 119-126

Keywords: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河流汇流口,河流袭夺,西南纵向岭谷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长江第一弯成因及形成时代关系到金沙江—长江水系的形成演化、西南纵向岭谷地理环境演化、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故近百年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通过综合考察、地貌和沉积物等的综合分析认为长江第一弯是在金沙江水系未曾溯源连通至三江口段之前的古金沙江与古冲江河、水洛河的汇流口。长江在三江口袭夺了水洛河,导致水洛河倒流,古金沙江与三江口下的长江贯通,才形成真正的金沙江—长江水系。根据玉龙山强烈隆起时间、周边层状地貌发育年代、中国水系大局形成等进行推断,长江第一弯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以来,说明昆黄运动为本区构造地貌—水系发育的重大转型事件。

References

[1]  丁文江. 漫游散记( 二十) .独立评论,1933, ( 48) : 25.
[2]  李春昱. The development of Upper Yangtze Valley. 中国地质学会志, 1933, ( 13) .
[3]  G B Barbour. The Physiographic History of Yangtze, 1935, 地质专报( 甲种) ( 14) .
[4]  苏良赫. 云南之夺河现象. 地学集刊, 1943, 1( 2) .
[5]  李式金. 云南石鼓附近金沙江争夺问题. 地理集刊, 1945, 3( 1- 2) .
[6]  P Missch. 云南构造史. 中国地质学会, 25.
[7]  李承三. 长江发育史. 人民长江, 1956, ( 12) : 36.
[8]  沈玉昌,杨逸畴. 滇西北金沙江袭夺问题的新探讨. 地理学报, 1963, 29( 2) : 87~104.
[9]  许仲路,李行健. 滇西北丽江鸿文- 剑川甸南纵谷成因与金沙江袭夺问题之探讨. 地理学报,1982, 37( 3) : 325~334.
[10]  何浩生,何科昭,朱祥民等. 滇西北金沙江河流袭夺的研究. 现代地质, 1989, ( 7) :31~59.
[11]  曾昭漩. 金沙江袭夺地形探讨.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 3( 2) : 44~48.
[12]  明庆忠. 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效应.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40~78.
[13]  吴锡浩.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与金沙江水系发育. 山地研究, 1989, 7( 2) : 75~88.
[14]  蒋复初, 吴锡浩.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33, 25( 2) : 162~168.
[15]  张叶春,李吉均,朱俊杰等. 晚新生代金沙江形成时代与过程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8.10( 2) : 43~48.
[16]  李吉均.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19( 1) : 1~17.
[17]  陈富斌. 横断事件: 亚洲东部晚新生代的一次重要构造事件. 山地学报, 1992,10(4):195~202.
[18]  李祥根. 中国新构造运动概论.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3,10:1~422.
[19]  黄培华. 论云南之地貌发育问题. 中国第四纪研究, 1960,3(1- 2): 39~55.
[20]  杨达源. 长江三峡阶地的形成机制. 地理学报,1988,43(2): 120~126.
[21]  李吉均, 方小敏, 马海洲等.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中国科学(D 辑) , 1996.26( 4) : 316~322.
[22]  Gregory J W. The alps of Tibet and their geographical relation, Geogr. Jour,1923, 61 ( 3) :166.
[23]  W .Gredner,Observations on geology and morphology of Yunnan, Geol. Sur. Kwangtung and Kwangsi, Spec. Publ, 1932
[24]  卞美年. 云南之红色岩层.中国地质学会志, 21( 2- 4) .
[25]  林文英. 江流索隐“徐霞客先生逝世300 周年纪年册”. 前浙江大学史地系印, 1942.
[26]  Г.П.高尔什科夫. 关于新地质构造. 中国地质学会会讯,1956, ( 10) .
[27]  袁复礼. 中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地质的一些资料. 中国第四纪研究, 1958, 1( 2) .
[28]  任美锷, 包浩生, 韩同春等. 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河谷地貌与河流袭夺问题. 地理学报, 1959, 25(2) : 135~155.
[29]  曾普胜. 滇西北地区岩浆活动与长江第一弯形成的关系. 地理学报, 2002, 57( 3) : 310~316.
[30]  明庆忠, 史正涛. 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 4) : 1~4.
[31]  史正涛, 明庆忠, 董铭. 长江第一弯成因探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 18( 3) : 1~6.
[32]  施雅风,李吉均,李炳元等.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地理学报, 1999,54( 1) : 10~20.
[33]  张叶春, 陈晔. 金沙江虎跳峡的形成时代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 地貌·环境·发展. 北京: 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12~14.
[34]  朱照宇.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演化.地理学报, 1989, 44( 4) : 441~45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