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

DOI: 10.11820/dlkxjz.2007.06.008, PP. 77-86

Keywords: 东北地区,主体功能区,综合功能区划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国土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规划的空间发展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组织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本研究基于对东北地区空间发展的总体情况的概观,结合利用GIS数据库分析所获的区域开发综合评价结果,遵循一定的区划原则,获得了东北地区未来振兴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初步方案,对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编制,尤其是空间总体布局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同时本研究所遵循的“全局判断———分区评价———方案确定”的基本框架对于其他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具有借鉴意义。

References

[1]  谷树忠, 耿海青, 姚予龙. 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划与西部地区定位.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5):410~419.
[2]  侯学煜. 中国自然生态区划与大农业发展战略.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农业地理总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4]  国土资源部和中科院地理所等. 《新一轮全国国土规划前期研究》, 2006.
[5]  郭亚军, 董会娟, 王杨. 区域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3):172~174.
[6]  李军杰. 确定主题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 中国经贸导刊, 2006,(11):45~46.
[7]  Darla K. Munroe, Cynthia Croissant, Abigail M. York. Land use policy 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an urbanizing region: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zoning. Applied Geography, 2005, (25): 121~141.
[8]  刘燕华, 郑度等. 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 地理研究, 2005,24(3):321~329.
[9]  刘闯. 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支持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6):1~9.
[10]  任美锷等.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修订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  庄大方, 刘纪远.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12(2):105~111.
[12]  周炳中,包浩生,彭补拙.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评价研究. 地理科学, 2000, 20(3):218~221.
[13]  张永勇, 夏军, 王中根.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与方法探讨.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2):126~132.
[14]  王丽, 左其亭, 高军省.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26(4):86~92.
[15]  邵晓梅, 刘庆, 张衍毓.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2):85~95.
[16]  金凤君等. 东北地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17]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地理学报, 2007, 62(4):339~35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