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1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

DOI: 10.11821/yj2011040008

Keywords: 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大运河生态经济区,济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以山东省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GIS技术支持下的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方面8个单因子构成该研究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四种煤炭塌陷的未来情景,进行了研究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和四种情景下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情景1(现状塌陷)中,可高强度开发(很适宜)的用地为7476.9hm2,占总面积的32.6%;较为适宜建设的土地为4967hm2,占21.6%;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33.49%。情景4(最终塌陷)中,适宜用地为4084.21hm2,占总面积的17.79%。较为适宜的土地为4511.56hm2,占19.65%。较不适宜与不适宜的土地共占53.44%。随着采煤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适宜建设的土地急剧减少。今后应根据不同的塌陷区现状,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造、更新和再利用,引导形成集约高效的新型生态城区

References

[1]  肖燕, 陈明文. ArcGIS 9空间分析建模工具在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农业网络信息, 2010, (2):10~14.
[2]  金志丰, 赵海霞, 陈雯. 海门沿江地区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 17(1):16~21.
[3]  奇怒涛. 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县域城乡用地布局优化研究--以浮梁县为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20(5):11~12,18.
[4]  张晓瑞, 周国艳. 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2009, (12):57~61.
[5]  梁涛,蔡春霞. 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 地理研究,2007, 26(4):782~787.
[6]  刘卫东, 樊杰, 周成虎. 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92~106.
[7]  汪成刚,宗跃光. 基于GIS的大连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30(1):109~114.
[8]  王介勇, 刘彦随, 张富刚. 海南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山地学报, 2007, 25(3):290~294.
[9]  徐建刚, 曹晓辉,祁毅. 基于生态安全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模型研究--以南京市区为例.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10]  钮心毅, 宋小冬. 基于土地开发政策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城市规划学刊, 2007, (2):57~61.
[11]  王海鹰, 张新长, 康停军.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应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1):14~17.
[12]  Smyth A J , Dumanski J. FESLM: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93.
[13]  De la Rosa D F Mayol, Diaz-Pereira E. A land evaluation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MicmLEIS DSS) for agricultural soi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2004, (19):929~942.
[14]  Malczewski J. GIS and M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15]  Malczewski J. GIS-based land-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A critical overview. Progress in Planning, 2004, (62):3~65.
[16]  唐宏, 盛业华, 陈龙乾.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中若干技术问题. 中国土地科学, 1999,13(6):36~39.
[17]  罗婧, 姚亦锋, 盛鸣, 等. 基于GIS的陇南灾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6):540~544.
[18]  张新焕, 徐建刚, 于兰军. 水网密集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吴江市芦墟镇为例. 资源科学, 2006,28(2):61~66.
[19]  南晓娜. 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6.
[20]  Turner K R. Land evaluation: finan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pproaches. Soil Survey and Land Evaluation, 1985, 5:21~33.
[21]  Zheng Y, Hu Y C, Liu Y S, et al. Spatial analysis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 based o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Transaction of the CASE, 2005,21(2):60~65.
[22]  陈燕飞, 杜鹏飞, 郑莜津, 等. 基于GIS的南宁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6):801~804.
[23]  李亚奇, 席广亮, 秦天. 基于GIS技术的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嘉兴市凤桥镇为例. 河南科学, 2010, 28(1):105~108.
[24]  刘贵利. 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 地理研究, 2000,19(1):80~85.
[25]  陆洲杰, 王裕俭. 基于GIS的武汉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36(3B):63~65.
[26]  王宝强,徐建刚,蒋海兵. 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空间管制研究--以南京市金陵监狱地区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2009,(4):66~70.
[27]  王全, 徐建刚, 徐闻闻. 基于GIS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南京高淳新区为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20(3):877~880.
[28]  许嘉巍, 刘惠清.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经济地理, 1999,19(6):101~10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