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价值链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DOI: 10.11821/yj2012100012
Keywords: 空间分布,价值链区域分工,电子信息产业,北京
Abstract:
摘要: 作为主导产业部门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北京具有较强的产业实力及较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通过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和大型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价值链环节在北京的分布情况, 总结了电子信息产业及其价值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郊区化趋势明显且呈集聚分布, 大型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价值链环节也呈集聚分布, 生产环节的远郊化明显, 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北京市主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呈现明显的功能分工、大型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价值链环节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工
References
[1] | 覃成林.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分析. 人文地理, 2003,18(5):38~42.
|
[2] | 唐根年, 徐维祥. 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 经济地理, 2004,24(5):604~608.
|
[3] | 许景, 管驰明, 梁亮, 等.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初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7(1):209~211.
|
[4] | 高翔. 中国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区位选择研究.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0,26(3):54~58.
|
[5] | 杨洪焦, 孙林岩, 梁冬寒.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区位因素分析——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 科学学研究, 2009,27(9):1335~1343.
|
[6] | 刘荣, 张维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聚集水平的评价与分析. 情报杂志, 2012,31(1):47~49.
|
[7] | 陈家祥, 王兴平. 南京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空间扩散研究. 城市规划, 2007,31(7):32~38.
|
[8] | 王铮, 赵晶媛, 刘筱, 等. 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科学学研究, 2006,24(2):227~232.
|
[9] | 袁丰, 魏也华, 陈雯, 等. 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 地理学报, 2010,65(2):153~163.
|
[10] | 毕秀晶, 汪明峰, 李健, 等. 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空间集聚与郊区化. 地理学报, 2011,66(12),1682~1694.
|
[11] | 施振荣. 再造宏碁.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6.
|
[12] | 卢明华, 李国平.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41(4):63~69.
|
[13] | 文嫮, 曾刚. 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研究——以上海浦东集成电路产业网络为例. 中国工业经济, 2005,(7):20~27.
|
[14] | 李健, 宁越敏, 汪明峰. 计算机产业全球生产网络分析——兼论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 地理学报, 2008,63(4):437~448.
|
[15] | 徐丽梅, 王贻志. 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情报科学, 2009,27(1):145~155.
|
[16] | 贺灿飞, 肖晓俊. 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实证研究. 地理学报, 2011,66(12):1669~1681.
|
[17] | 郑国. 北京市制造业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人文地理, 2006,21(5):84~88.
|
[18] | 宋秀坤, 王铮. 上海城市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20(40):18~21.
|
[19] | 刘青, 李贵才, 仝德, 等. 基于ESDA 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 2011,31(6):926~933.
|
[20] | 李国平, 卢明华. 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 地理研究, 2002,21(2):228~238.
|
[21] | 樊杰, 王宏远, 陶岸君, 等. 工业企业区位与城镇体系布局的空间耦合分析——洛阳市大型工业企业区位选择因素的案例剖析. 地理学报, 2009,64(2):131~141.
|
[22] | 李健. 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
[23] | 张来春. 长三角城市群汽车产品价值链分工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2007,(11):43~52.
|
[24] | 李少星, 顾朝林. 长江三角洲产业链地域分工的实证研究——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10,29(12):2132~2142.
|
[25] | 张芸, 梁进社, 李育华. 产业集聚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机制——以北京大都市区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28(5):6~11.
|
[26] | 谷一桢, 郑思齐, 曹洋. 北京市就业中心的识别:实证方法及应用.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6(9):118~124.
|
[27] | 刘霄泉, 孙铁山, 李国平. 北京市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 地理研究, 2011,30(7):3~1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