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06 

2010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

DOI: 10.11821/yj2006010016

Keywords: 流动人口,灰色系统理论,等维递补灰预测,Logistic模型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样本数据量小、不连续等特点,本文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和等维递补灰色预测理论,预测“十一五”期间北京流动人口的增长情况。首先,通过Logistic曲线拟合与外推,掌握流动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其次,选定不同长度的人口序列以建立多个等维递补灰色模型,检验并分析各种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与不足;最终确定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预测的高、中、低方案。实践表明,灰色等维递补预测法对“小样本”、“贫信息”的人口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References

[1]   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地理研究,2001,20(4):453~462.
[2]   顾朝林,蔡建明,等.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地理学报,1999,54(3):204~212.
[3]   吴郁文,万昌明.广州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现状、预测与对策.热带地理,1995,15(1):49~55.
[4]   亓昕.北京未来流动人口预测方法探讨及发展趋势.人口与经济,1999,114(3):52~56.
[5]   王启栋,王洁贞,等.用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法预测济南市人口.中国卫生统计,2001,18(3):179~180.
[6]   房庆方,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中外来暂停人口的与预测.城市规划,1997(5):22~25.
[7]   李永胜.人口统计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   王学萌,等.灰色系统模型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9]   王学萌.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89,17(4):9~16.
[10]   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1~54.
[11]   郝永红,王学萌.灰色动态模型及其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5):813~820.
[12]   孙建军,等.定量分析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6~268.
[13]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26~430.
[14]   2008年北京人口将达到1550万.北京青年报,200420420.,A04版.
[15]   Stark O,Bloo m O E. The new econo mics of labor migration. American Econo mic Review,1985,75:150~180.
[16]   Wasserman S,Faust K. Social Net work Analysis:Met hods and Appli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 y Press,1994.
[17]   Burt R1 St ruct ural Holes1 Cambridge1 MA:Harvard Universit y Press,1992.
[18]   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76~387.
[19]   蔡昉主编.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1990~.99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 .78~.9..
[20]   蔡建明.中国省级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地理研究,1990,9(2):122~129.
[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大城市流动人口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22]   王建民,胡琪.中国流动人口.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23]   Ro ssi P H. Why Families Move. SA GE Publications,1980.
[24]   Clark W A V1 Human Migration1 SA GE Publications,1986. 51~74.
[25]   Clark G H,Meric Gertler. Migration and capital. Annal s of t 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 hers,1983,73(1):18~34.
[26]   Granovetter N S. The St rengt h of West 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6):1360~1380.
[27]   Granovetter N S. Getting a Job:A St udy of Contact s and Careers. Universit y of Chicago Press,1995.
[28]   王铮,等.人口扩散与空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地理研究,1991,9(2):122~129.
[29]   李梦白,胡欣,等编著.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30]   张伟,傅雪冬.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口总量预测.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1999,20(4):13~17.
[31]   吴郭泉.广西藤县人口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桂林工学院学报,1999,19(1):58~65.
[32]   王学萌,等.灰色系统分析及实用计算程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3]   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4]   周一星.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引发的思考.地理科学,1996,16(3):198~208.
[35]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城市规划,2003,(5):55~62.
[36]   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裸人———北京流民的组织化状况研究报告..995. 9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