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划分
DOI: 10.11821/yj2006060012
Keywords: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 ,区域类型 ,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指数
Abstract:
摘要: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针对我国区域经济特点,从规模、市场、效率、成长、结构和创新6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省区为单位,从宏观层面划分我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类型,旨在对不同类型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1985年和2003年我国各省区制造业竞争力均可划分为最强、较强、一般、较弱和最弱五类;结合近20年来各省(市、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变化,可将其划分为高水平稳定型、较高水平波动型、低水平波动型和较低水平振动型四类;根据竞争力内部结构,可将其划分为绝对市场主导型、强创新弱市场型、规模-成长主导型、结构基本均衡型和结构特殊不均衡型五类。
References
[1] 《浙江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课题组.提高产业竞争力:浙江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软科学,1997,6(3):48~54.
[2] Porter M. Location,competition,and econo mic develop men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 my. Econo mic Devel-op ment Quarterl y,2000,14(1):15~34.
[3] 魏后凯,吴利学.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中国工业经济,2002,19(11):54~62.
[4] 吴海建.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国统计,2000,(12):16~17.
[5] 钱雪亚,张小蒂,苏海舟.产业竞争优势及其度量体系研究.统计研究,2001,18(6):24~27.
[6] 李宝新.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5):99~101.
[7] 朱传耿,赵振斌.论区域产业竞争力1经济地理,2002,22(1):18~22.
[8] 谢章澍,朱斌.闽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福州大学学报,2001,(3):20~24.
[9] 马银戎1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统计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8):86~89.
[10]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地理研究,2005,24(1):57~68.
[11] 凌云,王立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9.
[12] Porter M1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1 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 56~62.
[13] Muhittin Oral,Arnold Reisman. Measuring indust rial co mpetitiveness. Indust 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88,(3):263~272.
[14] Mike Raco1 Co mpetition,collaboration and t he New Indust rial Dist rict s:examining t he instit utional t urn in localecono mic develop ment1 Urban Studies,1999,36(5/6):951~968.
[15]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3~6..
[16] 陈晓声.产业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估.上海经济,2001,(11):45~47.
[17] 龚奇峰,彭炜,于英川.工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中国软科学,2001,10(9):108~112.
[18] 联合国工业经济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1~89.
[19] 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11(1):99~104.
[20] 曹纯,马生全,马少仙.区域竞争力研究方法探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4~6.
[21]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地理研究,2004,23(4):530~54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