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2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时空演变

DOI: 10.11821/yj2012110012

Keywords: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时空演变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定量指标。本文构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研究区域2000~2009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及时空演变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演变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区域综合协调度呈“V”型发展趋势,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度呈稳步上升趋势,且各城市协调发展度所属类型层次较高,整体上达到中级协调发展类水平;在空间演变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大城市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且东部、南部城市较西部、北部城市发展更为协调,但各城市空间差异逐步缩小。本研究还分别从宏观政策调控、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布局优化及环保门槛提高等方面,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时空演变机理,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上述因素的驱动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均有所提高,但由于产业同构、海岸带生态脆弱等现象的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仍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

References

[1]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地理科学,2007,24(4):486~491.
[2]  佟连军,宋亚楠,韩瑞玲,等。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地理科学,2012,32(3):294~300.
[3]  董锁成,李雪,石广义,等。宁蒙陕甘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构想。地理研究,2010,29(2):204~213.
[4]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地理研究,2003,22(2):211~220.
[5]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帕夏古·阿不来提。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地理研究,2011,30(3):496~504.
[6]  苏梽芳,胡日东,林三强。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库兹涅茨关系空间计量分析。地理研究,2009,28(2):303~310.
[7]  宋涛,郑挺国,佟连军。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计量检验。地理科学,2007,27(2):156~162.
[8]  熊鹰,曾光明,董立三,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地理学报,2007,62(4):397~406.
[9]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地理研究,2002,21(2):239~246.
[10]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地理研究,2001,20(4):506~515.
[11]  刘承良,熊剑平,龚晓琴,等。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经济地理,2009,29(10):1650~1654.
[12]  李华,申稳稳,俞书伟。关于山东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东岳论丛,2008,29(3):75~79.
[13]  桑秋,张平宇,苏飞,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115~119.
[14]  赵永梅,高宝嘉,杨坤,等。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以保定市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359~364.
[15]  马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重庆市为例。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1):19~21.
[16]  徐春华。中国大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兰州学刊,2010,(6):71~74.
[17]  Barry Ness.Categorizing tools for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0:498~508.
[18]  Munda G.Measuring sustainability:A multi-criterion framework.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5(7):117~134.
[19]  Walton J S.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urban sustainability.Proceeding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Sustainability,2005,158(2):57~65.
[20]  Grossman G,Krueger A.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353~377.
[21]  尹晓波,李雪萍。我国东中西三地区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经济地理,2009,29(4):589~594.
[22]  李名升,李治,佟连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变及其地区差异分析。经济地理,2009,29(10):1634~1639.
[23]  李孝坤,韦杰。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进分析及对策探讨。经济地理,2005,25(3):387~390.
[24]  张晓东,朱德海。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资源科学,2003,25(2):1~6.
[25]  赵聪,林天水。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研究。改革发展,2010,(8):9~11.
[26]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地理科学,1994,14(2):136~143.
[27]  Hanley N.Measuring sustainability:A time series of alternative indicators for Scotland.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8(1):55~73.
[28]  王丽珂,许洪春。发达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工业技术经济,2008,27(6):107~110.
[29]  黄友均,许建,黎泽伦。安徽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初步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6):736~738.
[30]  鲁春阳,宋昕生,杨庆媛,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以重庆都市区为例。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21~125.
[31]  关伟。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4):498~502.
[32]  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3]  吕韬,曹有挥。“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为例。地理研究,2010,29(2):351~360.
[34]  王丹,杨金保。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思考。东北亚论坛,2009,18(2):125~129.
[35]  盖美,田成诗。大连市海岸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经济地理,2002,22(2):179~18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