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  2012 

滨江城市跨江发展模式、过程及驱动机制

DOI: 10.11821/yj2012120004

Keywords: 滨江城市,跨江发展模式,跨江发展过程,驱动机制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摘要: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生长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对国内外跨江发 展城市分析的基础上, 从跨江主体组织方式的视角, 探讨了城市跨江发展的一般模式和过程, 分析了城市跨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城市跨江发展可分为独立跨越、 组合跨越、兼并跨越和联合跨越四种模式, 其中, 独立跨越和兼并跨越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两 种跨江发展模式; (2)城市跨江发展一般经历初始、生长、加速发展和稳定发展四个阶段。 小江河流域城市的跨江发展为渐进过程, 多为城市自组织结果, 而大江河流域城市的跨江发 展主要集中在加速发展期, 多为他组织结果;(3)城市跨江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政治、 科技等多种因素影响; (4)跨江发展过程受需求力、保障力、引导力和驱动力等共同驱动, 其中, 政策引导下的体制创新、区划调整下的空间整合、园区带动下的区域发展、交通引导 下的空间组织是当前城市跨江发展最为重要的引导和驱动因素

References

[1]  姜广辉, 张凤荣, 孔祥斌, 等. 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分析. 地理研究, 2006,25(5):895~904.
[2]  廖和平, 彭征, 洪惠坤, 等. 重庆市直辖以来的城市空间扩展与机制. 地理研究, 2007,26(6):1137~1146.
[3]  杨存建, 张果, 陈军, 等. 基于遥感的成都市及其周边城镇的扩展. 地理研究, 2008,27(1):100~108.
[4]  Roberto C,Maria C G,Paolo R.Urban mobility and urban form: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of differentpatterns of urban expansion.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0(2):199~216.
[5]  Benfield F K,Terris J,Vorsanger.Solving sprawl models of smart growth in communities across America.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2001:137~138.
[6]  Leonardo B.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Cambridge,Mass.):M.I.T.Press,1971.
[7]  Morris A E J.城市形态史-工业革命以前. 北京:商务出版社, 2011.
[8]  冯越强. 跨河城市研究——兼论上海浦东新区开发. 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87.
[9]  杨春侠. 城市跨江河形态与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1~12.
[10]  王兴平. 我国滨江大城市的跨江扩展. 城市规划学刊, 2006,(2):91~95.
[11]  邵波, 李王鸣. 国内外跨江河城市发展比较研究——杭州市城市跨江发展经验分析. 经济地理, 1993,13(4):29~33.
[12]  李俊峰, 焦华富. 上海城市跨江发展过程及驱动机制研究. 经济地理, 2010,30(10):1625~1630.
[13]  夏非. 南京城市全面跨江发展初探.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20(2):129~136.
[14]  冯健. 杭州城市工业的空间扩散与郊区化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 2002,(2):42~48.
[15]  王伟武, 金建伟, 肖作鹏, 等. 近18年来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地理研究, 2009,28(3):685~695.
[16]  赵燕菁. 高速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增长模式. 国外城市规划, 2001,(1):27~33.
[17]  葛本中. 从“划江而治”到跨江发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长江沿岸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研究, 1995,(4):41~44.
[18]  虞家钧. 杭州沿革和城市发展. 地理研究, 1985,4(3):59~67.
[19]  张振龙, 顾朝林, 李少星. 1979年以来南京都市区空间增长模式分析. 地理研究, 2009,28(3):817~828.
[20]  Simmons J W.Descriptive models for urban land use.In:Larrys Bourns.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New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21]  吴晓青, 胡远满, 贺红士, 等. 沈阳市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 地理研究, 2009,28(5):1264~1275.
[22]  Berry J L.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In:Larry S Bourne.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