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理研究  2013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

, PP. 1477-1485

Keywords: 历史文化名村,时空分布,成因分析,中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古村落是具有文化遗产性质的乡村聚落,选取古村落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来分析中国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分布原因,从而进一步引导中国乡村地区的同步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表明①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主要沿河流分布、多是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要塞和文明的发祥地,并形成了3大集中区、3大相对集中区和4大过渡扩散区,孕育了6个文化区;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造时间跨度较大,但多集中在唐宋明清4个朝代,明朝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③造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有资源禀赋特点、评定标准的局限、依托腹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政策导向。

References

[1]  赵勇, 张捷.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 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 经济地理, 2006, 26(4): 497-505.
[2]  陈勇. 国内外乡村聚落生态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21(3): 58-61.
[3]  甘枝茂, 岳大鹏.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及其用地特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2(3): 102-106.
[4]  席建超, 赵美风, 葛全胜. 旅游地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的微尺度分析: 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 地 理研究, 2011, 66(12): 1707-1717.
[5]  朱彬, 马晓冬. 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与类型划分. 人文地理, 2011, 26(4): 66-72.
[6]  谢新杰, 马晓冬. 苏北沿故黄河地区乡村聚落的格局特征与类型划分.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5): 82-86.
[7]  刘黎明, 李振鹏, 马俊伟.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16(3): 76-81.
[8]  孙艺惠, 陈田, 张萌. 乡村景观遗产地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以浙江龙门古镇为例. 地理科学, 2009, 29(6): 840-845.
[9]  马晓冬. 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 地理学报, 2012, 67(4): 516-525.
[10]  郭改英.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农业经济, 2012, (7): 18-20.
[11]  王珂瑾. 法制化: 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农业经济, 2012, (6): 41-48.
[12]  苏海健. 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探析. 农业经济, 2012, (7): 64-66.
[13]  李乐平. 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研究. 农业经济, 2012, (5): 26-28.
[14]  徐顽强, 邓小伟, 朱喆.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困境和路径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 2012, (6): 125-128.
[15]  李清, 胡俊秋. 关于祠堂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思考: 以从化市祠堂为例. 前沿, 2012, (10): 108-109.
[16]  刘沛林. 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35(1): 82-88.
[17]  刘沛林. 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典型模式及其对山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 经济地理, 2010, 30(12): 1944-1949.
[18]  武启祥. 古村落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以江西省婺源古村落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 2010, 29(6): 80-84.
[19]  魏峰群.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混合效应模式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10): 197-200.
[20]  吴文智.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 旅游学刊, 2003, 18(6): 66-70.
[21]  孙克勤. 北京门头沟区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4): 72-76.
[22]  翁时秀. 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增权研究: 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 旅游学刊, 2011, 26 (7): 53-59.
[23]  卢松. 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 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 地理研究, 2005, 24(4): 581-590.
[24]  李文兵. 古村落游客忠诚模型研究: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及其维度视角. 地理研究, 2011, 30(1): 37-48.
[25]  丁雨莲. 文化休闲旅游符号的思考: 以丽江大研古城和徽州古村落为例. 旅游学刊, 2006, 21(7): 12-16.
[26]  武启祥, 韩林飞, 朱连奇, 等. 江西婺源古村落空间布局探析. 规划师, 2010, (4): 84-89.
[27]  方志远, 冯淑华. 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 江西社会科学, 2004, (8): 220-223.
[28]  翁礼华. 评说晋徽两大商帮. 中国财政, 2011, (12): 76.
[29]  河北历史文化名村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 http://bj.house.sina.com.cn/news/p/2005-11-16/1207105567.html, 2012-05-02
[30]  封志明, 刘东, 杨艳昭. 中国交通通达度评价: 从分县到分省. 地理研究, 2009, 28(2): 419-42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