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1956~2011年鄱阳湖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5016, PP. 832-838
Keywords: 鄱阳湖,水沙特征,演变趋势,突变分析
Abstract:
近年来,鄱阳湖水沙研究集中在鄱阳湖"五河"各水文站的单站分析上,且水沙数据采用大多仅至21世纪初期,对缺测资料未进行有效插补。将鄱阳湖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分析了鄱阳湖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便为鄱阳湖泊形态变化研究以及水、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运用水沙相关、上下游泥沙相关法对部分缺测泥沙进行插补,获得1956~2011年的鄱阳湖入、出湖水沙系列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法、水沙双累积曲线法、Mann-Kendall法分析鄱阳湖入、出湖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特征,并且探讨了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入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相一致,而长江水沙的倒灌影响了出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2)鄱阳湖入湖悬移质泥沙从90年代开始下降趋势加剧,而出湖悬移质泥沙1956~200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2001~2011年呈现上升趋势;(3)鄱阳湖入、出湖年输沙量出现明显的突变点分别在1998年左右、2003年左右;(4)径流量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近10a来径流量略下降,主要受到降水量变少的影响,入湖输沙量变化受"五河"流域的水库蓄水拦沙、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人类河床采砂等因素影响;而出湖河段河床深度下切、江湖水面比降加大、人类在鄱阳湖采砂扰动河(湖)床均加大了近10a来出湖悬移质泥沙的输出。
References
[1] | 李景保, 王克林, 秦建新, 等.洞庭湖年径流泥沙的演变特征及其动因[J].地理学报, 2005, 60(3):503-510.
|
[2] | 刘元波, 张奇, 刘健, 等.鄱阳湖流域气候水文过程及水环境效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
[3] | 饶胜, 方精云, 崔海亭, 等.最近1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11(5):421-426.
|
[4] | 方春明, 曹文洪, 毛继新, 等.鄱阳湖与长江关系及三峡蓄水的影响[J].水利学报, 2012, 43(2):174-181.
|
[5] | 刘健, 张奇, 许崇育, 等, 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热带地理, 2009, 29(3):213-218.
|
[6] | 朱宏富, 金锋, 李荣昉.鄱阳湖调蓄功能与防灾综合治理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2.
|
[7] | 张本, 陆中光, 朱宏富.鄱阳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
[8] | 郭鹏, 陈晓玲, 刘影, 等.鄱阳湖湖口、外洲、梅港三站水沙变化及趋势分析(1955-2001年)[J].湖泊科学, 2006, 18(5):458-463.
|
[9] | 张荣峰.鄱阳湖水系泥沙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J].江西水利科技, 1991(9):237-241.
|
[10] | 孙鹏, 张强, 陈晓宏, 等.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J].地理学报, 2010, 65(7):828-840.
|
[11] | 孙鹏, 张强, 陈晓宏, 等.鄱阳湖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 57(4):298-304.
|
[12] | 罗小平, 郑林, 齐述华, 等.鄱阳湖与长江水沙通量变化特征分析[J].人民长江, 2008, 39(6):12-14.
|
[13] | 胡久伟, 吴敦银, 李荣昉, 等.鄱阳湖湖口河段近期演变规律及趋势分析[J].水文, 2011, 32(2):46-49.
|
[14] | 闵骞, 时建国, 闵聃, 等.1956~2005年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特征及其变化初析[J].水文, 2011, 31(1):54-58.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