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

DOI: 10.11870/cjlyzyyhj201510001, PP. 1621-1629

Keywords: 长江经济带,产业,城市群,生态环境,态势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开发轴线,近年来已经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肩负着参与国际竞争、协调东中西3大区域、推进双向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在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流域经济发展为视角,从长江经济带提出的背景出发,回顾了长江经济带战略构想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历程,从经济地位、产业集聚、航运建设、岸线开发、沿江交通等5个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态势,并重点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发展与布局、生态环境影响、港口建设与发展、城市群培育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改革考核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强化流域协调机构与建立流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思路,以期为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References

[1]  张侃侃, 郭文烔. 基于空间特征、过程与机制的流域经济研究[J]. 经济问题, 2013(10):103-108.
[2]  覃成林. 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与开发[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3]  ABU Z M A, BISWAS A K. River Basi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  JAMES D H, BARRY D, PATRICK M. Thorsellb. Development in the Upper Mississippi Basin:10 years after the Great Flood of 1993[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5(72):313-323.
[5]  许 洁. 国外流域开发模式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6]  虞孝感. 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7]  陈修颖. 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 地理学报, 2007, 62(12):1265-1276.
[8]  王合生, 崔树强. 长江经济带跨世纪发展的定位与思路[J]. 经济地理, 1999, 19(4):47-51.
[9]  段进军. 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1):27-31.
[10]  朱英明, 姚士谋. 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特征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14(3):32-36.
[11]  于涛方, 甄 峰, 吴 泓.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J]. 城市规划学刊, 2007(3):41-48.
[12]  陆大道. 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J]. 地理科学, 2014,34(7):769-772.
[13]  佘之祥. 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与地理学研究[J]. 地理学报, 1994, 49(S):729-736.
[14]  陈 雯, 周诚军, 汪劲松,等. 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中游地区产业发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2):101-106.
[15]  虞孝感, 张维阳. 沿江开发成就卓著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热烈祝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刊二十周年[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7):781-785.
[16]  陆大道. 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 地理学报, 1987, 42(2):97-105.
[17]  杨桂山. 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地理科学, 1998, 18(6):510-518.
[18]  段学军, 张 予, 于 露. 长江沿江国家战略发展区功能识别与培育[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7):783-789.
[19]  吴传清, 董 旭. 长江经济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64(4):31-36.
[20]  彭劲松.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J]. 改革, 2014(6):36-38.
[21]  彭智敏.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架构[J]. 改革, 2014(6):34-36.
[22]  徐长乐.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与合作[J]. 改革, 2014(6):29-31.
[23]  翁立达. 长江生态与环境——现状与挑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5):614-618.
[24]  顾金妍. 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间对长江流域合作治理的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5]  王树华. 长江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 改革, 2014(6):32-3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