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三峡大坝175米实验性蓄水期间春季嘉陵江出口段硅藻变化Abstract: 2008年9月~2009年3月三峡大坝首次175m实验性蓄水期间,开展了春季嘉陵江出口段硅藻活动频繁时期的现场调研,通过2007、2009年同期硅藻变化分析175m蓄水对硅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175m蓄水,两年对比,2009年嘉陵江出口段水位上涨254~784m,流速减缓001~005m/s,正磷酸盐0018~0049mg/L,略低于2007年,硝态氮106~155mg/L,略低于2007年的平均值;2007年硅藻78种,优势藻6种,藻密度900×104~11140×104cells/L;2009年硅藻91种,优势藻6种,藻密度097×104~7064×104cells/L;2007、2009年藻种均主要由舟形藻属〖WTBX〗(Navicula)、脆杆藻属(Fragilaria)、异极藻属(Gomphonema)、针杆藻属(Synedra)、直链藻属(Melosira)与桥弯藻属(Cymbella)组成,星肋小环藻(Cyclotellaasterocostata)〖WTBZ〗为水华藻种。分析可知,三峡175m蓄水春季嘉陵江出口段水位升高,流速、营养盐有所下降,硅藻密度降低,藻种数增加,硅藻种属构成有所变化,星肋小环藻优势度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