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岩层层位判据分析
, PP. 56-58
Keywords: 导水裂缝带,现场观测,层位结构,层向拉伸率
Abstract:
工作面上覆岩层呈现非均质的分层结构,而导水裂缝带是随着各分层岩层的弯曲沉降逐渐向上发育的,其发育高度是各岩层分层厚度的叠加。因此,为了精确确定导高值,提出了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岩层层位判据。以某矿工作面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观测结果,结合上覆各岩层层向拉伸率的分析计算,确定了工作面上方第二层灰岩为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上位岩层,其层位高度36.86m,层向拉伸率为0.42,为覆岩各层岩层层向拉伸率变化趋势的拐点,因此确定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为36.86m。
References
[1] | 国家煤炭工业局.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S].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98-108
|
[2] | 张卫,于仲. 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方法概论[J]. 煤炭技术,2011,30(8): 1-3.
|
[3] | 李文生,李文,尹尚先. 综采一次采全高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6): 104-107.
|
[4] | 宋振骐. 实用矿山压力控制[M].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 64-65.
|
[5] | 王占盛,王连国,黄继辉等. 不同岩层组合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43(2): 144-146.
|
[6] | 崔安义. 基于EH-4大地电磁法探测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J].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8): 97-102.
|
[7] | 黄万朋,高延法,王东旭等. 井下导高观测时的含水层导高判据[J]. 科技导报,2012,30(4): 53-56.
|
[8] | 高延法,黄万朋,刘国磊等. 覆岩导水裂缝与岩层拉伸变形量的关系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 (3):301-306.
|
[9] | 王双美. 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5): 126-128.
|
[10] | 王桦,程桦,刘盛东. 基于并行电阻率法的导水裂隙带适时探测技术研究[J]. 煤矿安全,2007,7: 1-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