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安装初期预应力损失实验分析及二次张拉效果分析
, PP. 85-87
Keywords: 锚索,预应力损失,锚索测力计,拉拔试验,二次张拉
Abstract:
为了掌握锚索初次张拉后的预应力损失情况,通过GSJ-2a数据采集存储器监测MGH-300锚索测力计示数并进行锚索拉拔试验,探讨了锚索张拉每个阶段预应力损失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张拉过程预应力损失,张拉油泵油表示数从理论值26.5Mpa提高到29Mpa可保证初始张拉力为100KN,锚索张拉过程预应力损失平均为7%;锚索张拉力在锁定后的0.5h内为预应力快速下降阶段;二次张拉能缩短巷道稳定时间并显著提高支护效果。
References
[1] | 康红普,吴拥政,褚晓威,等.小孔径锚索预应力损失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8):1245~1251
|
[2] | 朱晗迓,孙红月,汪会帮,等.边坡加固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6):2756~2760
|
[3] | 刘玉元,高杰. 锚索预应力降低的影响因素探讨[J].探矿工程.2005(1):27~28
|
[4] | 周永江,何思明,杨雪莲.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损失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6(8):1353~1356
|
[5] | 苏学贵,李彦斌,孟秀生.锚索预应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9):87~90
|
[6] | 马长乐,吴拥政,何杰.预应力损失对高预应力全锚索支护技术的影响[J].煤矿开采.2012(4):61~72
|
[7] | 周永江,何思明,杨雪莲.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损失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6(8):1353~1356
|
[8] | 陈安敏,顾金才,沈俊,等.软岩加固中锚索张拉吨位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21(2):251~256
|
[9] | 张镇,康红普,王金华.煤巷锚杆—锚索支护的预应力协调作用分析[J].煤炭学报.2010(6): 881~886
|
[10] | 林健,康红普.煤矿锚索预紧应力损失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J].煤矿开采.2008(12):6~8
|
[11] | 王襄宇.十矿深井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5(5)
|
[12] |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预应力锚固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
[13] | 高明,邓年春,陈颜.基于锚索计超长预应力束孔道摩阻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1(3):48~51
|
[14] | 苏学贵,李彦斌,孟秀生.锚索预应力损失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9):87~90
|
[15] | 王襄宇.十矿深井破碎围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5(5)
|
[16] | 陈安敏,顾金才,沈俊,等.软岩加固中锚索张拉吨位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21(2):251~256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