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振武. 煤层厚度局部变化区域地应力场分布的数值模拟[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3) : 95-100.
|
[2] | 周为军. 芦岭煤矿利用瓦斯地质规律指导突出防治实践尝试[J].煤矿安全,2009(7) : 77-82.
|
[3] | 唐春安. 岩石破裂过程数值试验[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
|
[4] | 唐春安. 岩石破裂全过程分析软件系统RFPA2D[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5):507~508.
|
[5] | 唐春安. 岩石破裂全过程分析软件系统RFPA2D[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5):507~508.
|
[6] | 高荣斌,贺志强,来争武,等. 豫西新安煤田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1,39(4) : 13-15.
|
[7] | 吕保民,郭仲渠. 新安煤田突出点与煤厚变化指标的确定[J].山东煤炭科技,2011(4) : 153-154.
|
[8] | 齐黎明. 马家沟矿深部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及预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5.
|
[9] | 蒋承林. 煤与瓦斯突出的球壳失稳机理及防治技术[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1~2,59~86.
|
[10] | 潘立友,张立俊,刘先贵,等. 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实用技术[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1~12.
|
[11] | 章梦涛,徐曾和,潘一山. 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失稳理论[J],煤炭学报,1991 ( 4) : 48-53.
|
[12] | 王瑛,孙传显,龙荣生,等. 南桐煤矿煤层厚度变化与瓦斯突出的关系[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1(1) : 51-54.
|
[13] | 王东风,冯耀挺. 桑树坪煤矿煤与瓦斯突出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05,36(3) : 36-38.
|
[14] | 周俊杰,杜振川,李士祥,等. 磨窝井田山西组煤层厚度变化与构造应力关系[J]. 煤炭科学技术,2006,34(8) : 72-74.
|
[15] | 李中州. 煤厚变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影响[J]. 煤炭科学技术,2010,38(9) : 65-67.
|
[16] | 吕保民. 煤厚变化对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的控制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11(6) : 140-145.
|
[17] | 唐春安. 岩石破裂过程数值试验[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
|
[18] | 齐庆新,窦林名.冲击地压理论与技术[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1~8.
|
[19] | 韩同春. 地质构造的定量评定在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1999,27(9) : 45-47.
|
[20] | 周丕昌,刘万伦,李伟. 大河边向斜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1) : 5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