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昆虫学报  1965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Mats.)Obraztsov的研究

, PP. 461-479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大豆食心虫是我国东北地区大豆上的重要害虫。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成虫于七月下旬至九月上旬间出现,盛期在八月中旬左右。于成虫盛期后3—5天和10—12天为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历年比较一致,而成虫发生盛期个别年有所不同,其原因主要与气象条件有关,尤其是和降雨关系比较密切。成虫的寿命与产卵和温、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低湿成虫寿命短,同时也影响到卵的发育和孵化。新孵化的幼虫在豆荚上停留时间很短,入荚时在荚面筑了一个丝网,为药剂防治造成一定的困难。幼虫在入荚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死亡,不同大豆品种中幼虫死亡率是不同的,最高达92.0%,最低仅为16.0%,可见在大豆中有较好抗虫性品种的存在,这是值得利用的一个因素。幼虫于豆荚内取食至老熟即脱荚,于土内3—15厘米处筑茧越冬,潜土深度以3—6厘米最多,作茧部位以壠台上为主。幼虫在土内生活期长达十个月以上,其越冬死亡率平均为14.26%,但在化蛹前死亡率高达45.33—82.27%,蛹前幼虫死亡率高主要是生活力减弱所致,而蛹对环境适应力更较幼虫为低,如埋于3厘米以下或土壤湿度低于5%时,则完全不能羽化。因此,利用农业防治具有很大意义。关于防治此虫的办法:栽培抗虫品种,如铁荚四粒黄及吉林一号大豆品种,可较现有一般推广品种(小金黄一号)降低虫食率50—70%,其次是推行耕、耙豆后麦茬,提倡较远距离轮作以及使玉米混作大豆及大豆小麦间作等均能减轻为害。在为害严重地区须进行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撒布6%666和6%666+5%DDT(4:1)混合粉剂。于幼虫孵化盛期前撒布6%666+5%DDT(4:1)混合粉剂均有良好效果(70%以上),但后者在多雨年份效果不稳定,宜采用2%百治屠粉剂,雨季使用效果亦能稳定在70—8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