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学报 1983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研究, PP. 154-160 Abstract: 在浙江,如温州地区虽然大面积推广抗褐飞虱的杂交稻汕优6号已经5年,但是田间种群仍以生物型1占优势。我们把田间褐飞虱罩在具有Bphl抗虫基因的品种Mudgo上连续饲养11代,即可育成褐飞虱生物型2,既可以适应Mudgo,也可适应具有bph2基因的品种ASD7和IR36。在台湾省用同样方法育成的生物型2也可以适应ASD7,因此我们的生物型2与台湾省的生物型2相类似;但是后者不适应CR94-13(IR36的亲本),故两者又有所不同。菲律宾的生物型2对ASD7和IR36均不能适应,故与我们的不同。把田间褐飞虱在抗虫品种ASD7上连续饲养,结果很容易育成褐飞虱生物型3。甚至在ASD7上所饲养的第1代5龄若虫即能为害具有bph2抗虫基因的品种ASD7,甚至IR36。这表明本地田间种群由生物型1能很快向生物型3转变。由于褐飞虱在浙江基本上不能越冬,并根据本地自然种群的生物型鉴定结果,推测本省南部的虫源可能由台湾和福建迁入,而中部和北部虫源可能主要来自两广以至中印半岛。故本地自然种群可能混杂有生物型1、2甚至3的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