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学报 2006
田间施药对拟环纹豹蛛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分布及活性的影响, PP. 260-264 Keywords: 拟环纹豹蛛,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抗药性,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Abstract: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化学防治田(化防田)和生物防治田(生防田)中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arE)的分布及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防田拟环纹豹蛛身体各分部的AChE活性[包括头胸部1.251nmol/(mg·min)、腹部0.467nmol/(mg·min)和附肢0.760nmol/(mg·min)]均高于化防田蜘蛛[包括头胸部0.895nmol/(mg·min)、腹部0.445nmol/(mg·min)和附肢0.724nmol/(mg·min)],而生防田豹蛛的CarE活性[包括头胸部0.122nmol/(mg·min)、腹部0.593nmol/(mg·min)和附肢0.073nmol/(mg·min)]均低于化防田蜘蛛[包括头胸部0.158nmol/(mg·min)、腹部0.708nmol/(mg·min)和附肢0.115nmol/(mg·min)],说明化防田拟环纹豹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药性。拟环纹豹蛛体内的AChE主要集中在头胸部,CarE主要集中在腹部,这种分布特征是与其抗药性机制相适应的,并对其抗药性机制的形成做出了初步解释。这些结果也提示,拟环纹豹蛛对甲胺磷等农药的抗性不能在短期内形成,必须经历水稻→害虫→蜘蛛的较长的适应演化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