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化工学报  2014 

噻二唑衍生物分子结构与其缓蚀性能的关系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4.10.038, PP. 4039-4048

Keywords: 噻二唑衍生物,缓蚀,动力学,吸附,腐蚀,分子动力学模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交流阻、Tafel极化曲线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2-氨基-1,3,4-噻二唑(ATD)、5-甲基-2-氨基-1,3,4-噻二唑(MATD)、5-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PATD)和2,5-二苯基-1,3,4-噻二唑(DPTD)4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噻二唑衍生物在50mg·L-1硫溶液中对金属银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缓蚀剂成功地吸附到了金属表面,金属腐蚀受到明显的抑制,且4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大小顺序是:MATD>PATD>ATD>DPTD。位于噻二唑环2,5位置上非极性和极性基团结构的变化,极性基团均对缓蚀剂的缓蚀性能有较大影响。因极性基团更容易吸附到金属表面,所以当噻二唑环上存在极性基团时,其抗腐蚀性能明显增强;当环上存在非极性基团时,与芳基相比,非极性基团为烷基时,其缓蚀性能更好,原因可能是由于芳基的体积较大,在吸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大。通过动力学分析可知:4种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类型属于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吸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研究了4种缓蚀剂的抗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缓蚀剂与金属界面发生吸附时,4种缓蚀剂的噻二唑环和环上亲水支链中的极性基团优先吸附到金属银表面,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一致。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