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核农学报  2014 

轮耕与隔灌对麦玉两熟光合特性的影响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4.01.0131, PP. 131-137

Keywords: 轮耕,隔畦交替灌溉,麦玉两熟,光合特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了探明轮耕与隔畦交替灌溉实现麦玉两熟周年均衡增产、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的光合机理,本试验研究了旋耕-深耕轮耕和隔畦交替灌溉对小麦、玉米功能叶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周年灌水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显著提高了小麦、玉米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值,提高了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周年产量提高了6.7%~13.0%,周年灌水生产效率提高了12.2%;与全灌相比,隔畦交替灌溉的小麦、玉米功能叶净光合速率没有显著降低,明显降低了小麦的蒸腾速率,周年产量仅降低了2.7%,灌水生产效率却提高了41.3%,达到152.5kg·hm-2·mm-1。这表明常年旋耕后深耕有利于提高小麦、玉米功能叶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周年产量,隔畦交替灌溉后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周年灌水生产效率,这对进一步探索深耕-旋耕轮耕制和改进农田灌溉方式,提高黄淮海麦玉产量和灌水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References

[1]  黄 明, 吴金芝, 李友军, 姚宇卿, 张灿军, 蔡典雄, 金 轲.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50-54
[2]  吴金芝, 黄 明, 李友军, 陈明灿, 姚宇卿, 郭大勇, 黄海霞.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光合作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26(5):17-21
[3]  冯跃华, 邹应斌, Roland J B, 许桂玲, 敖和军, 王淑红. 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 32(11):1728-1736
[4]  高亚军, 朱培立, 黄东迈, 王志明, 李生秀.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J]. 土壤与环境, 2000, 9(1):27-30
[5]  孔凡磊, 陈阜, 张海林, 黄光辉. 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8):150-155
[6]  孙国峰, 张海林, 徐尚起, 崔思远, 汤文光, 陈 阜.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结构及水贮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9): 66-71
[7]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孙红霞, 王维, 聂俊峰, 杨宝平.不同轮耕模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5):85-94
[8]  连彩云. 春小麦垄作交替隔沟灌溉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8):21-22
[9]  梁宗锁, 康绍忠, 石培泽, 潘英华, 何立绩. 隔沟交替灌溉对玉米根系分布和产量的影响及其节水效益[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6):26-32
[10]  李彩霞, 孙景生, 周新国, 邱新强, 刘祖贵, 强小嫚, 郭冬冬. 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及结构分布[J]. 生态学报, 2011, 31(14):3956-3963
[11]  Davies W J, Bacon M A, Thompson D S, Sobeih W, odríguez L G. Stuart Thompson. Regulation of leaf and fruit growth in plants growing in drying soil exploitation of the plants chemical signalling system and hydraulic architectur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e in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0, 51 (350): 1617-1626
[12]  江晓东, 王芸, 侯连涛, 李增嘉, 王雪, 郭志华.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25): 66-69
[13]  李友军, 吴金芝, 黄明, 姚宇卿, 张灿军, 蔡典雄, 金轲.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2):44-48
[14]  郑健, 蔡焕杰, 陈新明, 王健. 调亏灌溉对温室小型西瓜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 2009, 23 (1):159-164
[15]  尚金霞, 李 军, 贾志宽, 张丽华. 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13):2668-2678
[16]  王 靖, 林 琪, 倪永君, 刘义国, 王炳军. 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3):480-483
[17]  孙国峰, 陈阜, 肖小平, 伍芬琳, 张海林.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 (12):109-113
[18]  徐天养, 赵正雄, 李忠环, 陈荣平, 许龙, 王胱霖, 金霞. 耕作深度对烤烟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9, 35(7):1364-1368.
[19]  李涛, 李金铭, 赵景辉, 常志斌. 深耕对小麦发育及节水效果影响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3, 33(3): 18-20
[20]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王 维, 丁瑞霞, 聂俊峰, 李永平. 轮耕对宁南旱区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15):3108-3117
[21]  远红伟, 陆引罡, 刘均霞, 崔保伟.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8):140-143
[22]  付国占, 王俊忠, 李潮海, 曹鸿鸣, 王振林, 焦念元, 李春霞. 华北残茬覆盖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夏玉米生长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4):12-1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