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4.08.1510 , PP. 1510-1520
Keywords: 施氮量 ,株距 ,机插稻 ,养分转运 ,产量
Abstract:
以中迟熟杂交稻渝香203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结实期养分转运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及株距对机插稻结实期物质转运、各营养器官养分转运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在机插行距30cm下,施氮量150kg·hm-2与机插株距17.5cm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插稻结实期叶片与茎鞘养分及物质转运、协调高产栽培的穗、粒矛盾,从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施氮量为105kg·hm-2,以机插株距15~17.5cm为宜,而施氮量为195kg·hm-2,应适当扩大株距,来缓解机插稻结实期物质输出率及转运率的降低,提高总颖花数及结实率,本试验机插株距以17.5~20cm为宜。相关性分析表明,施氮量和株距下机插稻稻谷产量与结实期叶片、茎鞘养分转运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并结合产量表现,尤其以叶片及茎鞘磷、钾养分的转运利用率与产量相关性最高(r=0.551**~0.693**),对促进增产更为重要。本研究为中迟熟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References
[1] 汪定淮, 刘尚义, 沈烈, 李路, 王富芳. 作物养分平衡与高产栽培——兼论作物栽培学现代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0-76.
[2] 李迪秦, 唐启源, 秦建权, 张运波, 郑华英, 杨胜海, 陈立军, 邹应斌. 施氮量与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影响[J]. 核农学报, 2010, 24(4): 809-814
[3] 龚金龙, 胡雅杰, 葛梦婕, 龙厚元, 常勇, 马群, 杨雄,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南方粳型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形成特征的研[J]. 核农学报, 2012, 26(3) 558-572
[4] 李娟, 黄平娜, 刘淑军, 张建峰, 姜慧敏, 秦道珠, 文石林, 杨俊诚.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理特性、产量及其N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1, 25 (1): 169-173
[5] 孙永健, 陈宇, 孙园园, 徐徽, 许远明, 刘树金, 马均. 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下三角形强化栽培杂交稻抗倒伏性与群体质量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2):189-196
[6] Sun Y J, Ma J, Sun Y Y, Xu H, Yang Z Y, Liu S J, Jia X W.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nd nitrogen managements on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hybrid rice of China[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2, 127:85-98
[7] 朱德峰, 陈惠哲. 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 中国稻米, 2009, 15(6): 4-7
[8] 姚雄, 任万军, 胡剑锋, 卢庭启, 杨文钰.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的适宜秧龄与品种鉴选研究[J]. 杂交水稻, 2009, 24(5): 43-47
[9] 姚雄, 杨文钰, 任万军. 育秧方式与播种量对水稻机插长龄秧苗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6):152-157
[10] 马均, 孙永健, 苟永成, 李学根, 罗甫全. 杂交稻钵形毯状育秧机插不同播种密度与秧龄研究[J]. 中国稻米, 2011, 17(3):11-14
[11] 黄敏, 蒋鹏, 谢小兵, 施婉菊, 曾燕, Md.Ibrahim, 邹应斌. 水稻株行距配比的优化和株高密度模型的建立[J]. 作物研究, 2011, 25(1):1-3
[12] 张祖建, 王君, 郎有忠, 于林惠, 薛艳凤, 朱庆森. 机插稻超秧龄秧苗的生长特点研究[J]. 作物学报, 2008, 34(2): 297-304
[13] 霍中洋, 魏海燕, 张洪程, 龚振恺, 戴其根, 许轲. 穗肥运筹对不同秧龄机插超级稻宁粳1号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2, 38(8): 1460-1470
[14] 于林惠, 李刚华, 徐晶晶, 杨娟娟,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凌启鸿, 丁艳锋. 机插粳稻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J]. 作物学报, 2012, 38(4): 707-716
[15] 于林惠, 李刚华, 徐晶晶, 凌启鸿, 丁艳锋. 基于高产示范方的机插水稻群体特征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4): 451-456
[16] 方文英, 徐云松, 金国强, 郑洪福, 陈小忠, 徐攀峰. 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对早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3, 19(1): 56-58
[17] 徐春梅, 王丹英, 邵国胜, 章秀福.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超高产水稻中早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22(5): 507-512
[18] 王世伟, 张美良, 潘晓华, 石庆华, 王开磊, 张结刚, 黄发香. 施氮量和密度对机插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10, (1):1-3, 24
[19] 程建平, 张再君, 赵锋, 汪光友, 杨如辉, 李家普, 王启均. 机械插秧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两优1528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1, 26(6): 69-73
[20] 杨建昌, 朱庆森, 王志琴, 郎有忠. 亚种间杂交稻光合特性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J]. 作物学报, 1997, 23(1): 82-88
[21] 赵春江. 数字农业信息标准研究-作物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89-396
[22] 孙永健, 孙园园, 刘树金, 杨志远, 程洪彪, 贾现文, 马均. 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12): 2221-2232
[23] Yoshida H, Horie T. A model for simulating plant N accumulation, growth and yield of diverse rice genotypes grown under different soil and climatic conditions[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0, 117:122-13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