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核农学报  2014 

华北潮土区长期有机培肥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的动态变化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4.12.2247, PP. 2247-2253

Keywords: 长期施肥,有机培肥,土壤肥力,演变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以郑州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试验为基础,分析了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23年的土壤肥力演变特征,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的演变,阐明有机肥与秸秆的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缓慢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每年分别上升0.17、0.01、0.01、1.27mg·kg-1;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速率较快,其中常量有机肥下每年分别提升0.35、0.02、0.01和5.01mg·kg-1,且除了全磷之外,有机肥的效果整体略优于秸秆还田的0.23、0.02、0.02和4.88mg·kg-1。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References

[1]  张久东,包兴国,王婷,胡志桥,曹卫东,杨文玉,舒秋萍,李全福,王健. 增施绿肥与降低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1,25(5): 998-1003
[2]  张水清, 黄绍敏, 郭斗斗.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潮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10,25(6): 217-220
[3]  门明新,李新旺,许皞.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8): 2339-2346
[4]  陈世昌,常介田,吴文祥,徐明辉,邱立友. 菌渣还田对梨园土壤性状及梨果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2,26(5) : 821-827
[5]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 长期施钾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 2234-2240
[6]  唐继伟,林治安,许建新,戚剑,王云华. 有机肥与无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3:44-47
[7]  佟小刚,徐明岗,张文菊,卢昌艾. 长期施肥对红壤和潮土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分布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 3664-3671
[8]  赵秉强, 张夫道. 我国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增刊): 3-8
[9]  沈善敏. 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科学价值[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5,1(1): 1-9
[10]  王娟. 我国典型土壤长期定位施肥下土壤氮素时空演变特征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1]  王伯仁,蔡泽江,李冬初.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旱地肥力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3): 85-88
[12]  李婕,黎青慧,李平儒, 王莲莲,杨学云,张树兰. 长期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对塿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2,43(6):1456-1460
[13]  樊廷录,宋尚有,王淑英,周广业. 黄土旱塬冬小麦一玉米轮作制长期施肥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C]//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39-246
[14]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308-316
[15]  朱平,彭畅,高洪军, 李强,刘春光,张林. 长期培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6): 105-108,111
[16]  潘世娟,李菊梅,王惠生. 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的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3): 8-14
[17]  周建斌,李昌纬,赵伯善,李辉桃,华天懋. 化肥及有机肥配施定位试验的研究—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变化[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4(2): 61-65
[18]  林治安,赵秉强,袁亮, Hwat B S.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9, 42(8): 2809-2819
[19]  寇太记. 不同用地方式下土壤碳氮动态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 [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0]  姜小凤,王淑英,丁宁平,樊廷录,张平良,郭建国,李倩,苏敏. 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0,24 (1) : 136-141
[21]  常旭虹,赵广才,杨玉双,丰明,马少康,王德梅,毕玉强. 农牧交错区耕作方式对土壤性质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3,27(8): 1209-1215
[22]  陈长青,胡清宇,孙波,张佳宝. 长期施肥下石灰性潮土有机碳变化的DNDC模型预测[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6): 1410-1417
[23]  张丽,任意,展晓莹,张淑香. 常规施肥条件下黑土磷盈亏及其有效磷的变化[J]. 核农学报,2014,28(9): 1685-1692
[24]  展晓莹,张丽,刘晓斌,张淑香. 高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小麦对磷的吸收及根际土壤磷组分差异[J]. 核农学报,2013,27(11): 1762-1770
[25]  谢亚萍,闫志利,李爱荣,高俊山,郭丽琢,方子森,牛俊义. 施磷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3,27(10): 1581-158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