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高能混合粒子场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4.12.2133 , PP. 2133-2138
Keywords: 高能混合粒子场 ,玉米自交系 ,幼苗生长 ,抗氧化系统 ,辐射育种
Abstract:
为了探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玉米种子对其幼苗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0、275、315Gy剂量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昌7-2、郑58、K910改和DH新4种玉米自交干种子,对M1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根数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后,4种玉米自交系种子的发芽率和芽长没有显著变化,根长和根数变化显著。昌7-2的根长、芽长和根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3种自交系的变化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郑58叶片中SOD活性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他3种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的S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辐射处理后,4种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的POD和CAT活性变化显著;郑58的POD和CAT活性显著性上升,而其他自交系的POD和CAT活性则下降;MDA含量变化除DH新和K910改表现为上升趋势外,其他2种自交系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因此,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混合粒子场诱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高能混合粒子场辐射育种中,该结果可为选择最适辐照剂量提供依据。
References
[1] 刘录祥,王晶,赵林姝,杨俊诚,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 2004, 18(4):247-251
[2] Liu L,Van Zanten L, Shu Q Y, Maluszynski M. Officially realeased mutant varieties in China [J]. Mutation Breeding Review, 2004, (14) :1-62
[3] 王乃彦.开展航天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J].核农学报, 2002, 16(5):257-260
[4] 蒋兴村.我国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概况[J].现代化农业,1998,(11):2-4
[5] 邱新棉,周文龙,李茂松,马永根.天然彩色棉纤维色素的遗传基础形成及湿处理色素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6):610-615
[6] 胡延岭,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赵世荣.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发的小麦矮杆突变体的SSR分析[J].核农学报, 2008, 22(4):399-403
[7] 许玉凤,曹敏建,王文,闫洪奎.玉米自交系幼苗生理特性与耐铝性之间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6(4):479-481
[8] 王红梅.磁场处理对绿豆芽鲜重和芽长的影响[J].核农学报, 2010, 24(3):575-579
[9] 张蜀秋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191-192
[10]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8-19
[11] 邹琦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66-169
[12] 张睿,全锋,蒙广印,夏申,梁增基,任世春,张俊兴.粒子流能量场对小麦发芽及产量的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33):151-155
[13] Yin M, Huang M, Ma B, Ma T. Stimulating effects of seed treatment by magnetized plasma on tomato growth and yield [J]. Plasma Science&Technology, 2005, 7(6) :3143-3147
[14] 高俊凤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10-211
[15] 吕萌萌,王景安.锌与缺锌胁迫时玉米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J].玉米科学, 2008, 16(5):73-76
[16] 丘冠英,彭银祥.生物物理学[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233-245
[17] 尹美强,郭平毅,温银元,王计平,赵娟.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大豆种子的生物学效应[J].核农学报, 2010, 24(3):470-475
[18] 刘录祥,赵林妹,郭会君,李家才,王晶,赵世荣,郑企成.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冬小麦生物学效应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 5(21):1642-1645
[19] 李奇,石海春,余学杰,柯永培.玉米自交系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研究[J].玉米科学, 2009, 17(3):19-22;27
[20] 周柱华,单成钢,朱斗北,许方佐,祝清俊,邢燕菊,齐延芳,徐立华.玉米自交系辐照效应的研究[J].核农学报, 2001, 15(4):213-218
[21] 邓化冰,王天顺,肖应辉,唐文帮,盘毅,陈立云.低温对开花期水稻颖花保护酶活性和过氧化物积累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 25(增刊):62-67
[22] 柴文臣,马蓉丽,邢国明,焦严生.辣椒耐低温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9, 37(1):85-87
[23] 井大炜.杨树苗叶片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核农学报, 2014, 28(3):532-539
[24] 晏斌,戴秋杰.紫外线B对水稻叶组织中活性氧代谢及膜系统的影响[J]. 植物学报, 1996, 22(4):373-37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