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核农学报  2015 

春玉米功能叶片生理特征及产量对施氮的响应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5.02.0391, PP. 391-396

Keywords: 春玉米,产量,施氮水平,生理特性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了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60、120、180、240和300kg·hm-2)对春玉米功能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功能叶片SPAD值、硝态氮(NO3--N)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RA)、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和籽粒产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0kg·hm-2时,各指标均有降低趋势。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为180kg·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0.0%和9.3kg·kg-1N,这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春玉米功能叶片SPAD值、NO3--N含量、NRA和GSA随着生育期推进分别呈现"快速上升-缓慢上升-下降"、"双峰"、"波浪型"和"波浪型"的变化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拔节期至孕穗期。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功能叶片生理特征,179~209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References

[1]  赵宏伟, 马风鸣, 李文华. 氮肥施用量对春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5(3): 276-281
[2]  杨亮, 赵宏伟, 刘锦红. 氮素用量对春玉米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38(3): 320-324
[3]  沈其荣, 汤利, 徐阳春. 植物液泡中硝酸盐行为的研究概况[J]. 土壤学报, 2003, 40(3): 465-470
[4]  Leidi E O, Silberbush M, Soares M M, Lips S H. Salinity and nitrogen nutrition studies on peanut and cotton plants [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992, 15(5): 591-604.
[5]  Stocking C R, Ongun A. The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some metallic elements in leav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62, 49(3): 284-289
[6]  蔡红光, 米国华, 陈范骏, 张秀芝, 高强. 玉米叶片SPAD值、全氮及硝态氮含量的品种间变异[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4): 866-873
[7]  李志宏, 张云贵, 刘宏斌, 张福锁. 叶绿素仪在夏玉米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6): 764-768
[8]  王绍华, 刘胜环, 王强盛,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的关系[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4): 1-5
[9]  陈宝明, 王朝辉, 王西娜, 李生秀. 叶菜类蔬菜不同部位的硝态氮累积对氮肥的响应[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42(4): 657-660
[10]  Minotti P L, Halseth D E, Sieczka J B. Field chlorophyll measurements to assess the nitrogen stat us of potat o varieties [J].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94, 29(12): 1497-1500
[11]  Schepers J S, Francis D D, Vigil M, Below F E. Comparison of corn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 ion and chlorophyll meter readings [J]. Communicat 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1992, 23(17/18/19/20): 2173-2187
[12]  王帘里, 孙波, 隋跃宇, 孔滨. 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玉米产量的预测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2): 327-335
[13]  Singaram P, Kamalakumari K. Effect of continuous manuring and fertilisat ion on maize grain quality and nutrient soil enzyme relat ionship [J]. Madras Agricultural Journal, 1999, 86(1/2/3): 51-53
[14]  宋海星, 王学立, 王开运. 不同节位玉米叶片硝态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J]. 陕西农业科学, 2005, 51(3): 72-74
[15]  王云奇, 陶洪斌, 黄收兵, 徐丽娜, 杨利华, 祁利潘, 王璞. 施氮模式对夏玉米氮肥利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3, 27(2): 219-224
[16]  彭畅, 刘晓斌, 尹彩侠, 李桂花, 张淑香, 尹昌斌. 不同形态氮肥及其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3, 27(4):509-514
[17]  贾娟娟, 薛泽民, 赵萍萍, 王宏庭. 施肥与种植密度对春玉米SPAD值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39(10): 1060-1063
[18]  刘淑云, 董树亭, 赵秉强, 李秀英, 张振山. 长期施肥对夏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7, 33(2): 278-283
[19]  李洪岐, 蔺海明, 梁书荣, 赵会杰, 王俊忠.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 32(20): 6584-6590
[20]  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56-59, 125-126
[21]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42-143
[22]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23]  刘学军, 赵紫娟, 巨晓棠, 张福锁.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2002, 33(7): 1122-1128
[24]  吕丽华, 陶洪斌, 王璞, 赵明, 赵久然, 鲁来清. 施氮量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4): 630-637
[25]  栗丽, 洪坚平, 王宏庭, 谢英荷, 张璐, 邓树元, 单杰, 李云刚. 施氮与灌水对夏玉米土壤硝态氮积累、氮素平衡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6): 1358-1365
[26]  孙占祥, 邹晓锦, 张鑫, 安景文.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J]. 玉米科学, 2011, 19(5): 119-123
[27]  王爽, 孙磊, 陈雪丽, 谷学佳, 李伟群, 王晓军, 张磊, 刘颖, 潘亚清, 王玉峰. 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3): 387-391
[28]  谢桂先, 荣湘民, 刘强, 彭建伟, 朱红梅. 不同浓度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2(4): 352-356
[29]  卿国林. 稻草覆盖对稻茬免耕秋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J].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11): 38-40
[30]  Santamaria P, Elia A, Serio F. Fertilizat ion strategies for lowering nitrate contents in leafy vegetables: chicory and rocket salad cases [J].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998, 21(9):1791-1803
[31]  巨晓棠, 张福锁. 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J]. 生态环境, 2003, 12(1): 24-28
[32]  王晓巍, 马欣, 周连仁, 夏瑀, 戴建军. 施氮对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J]. 玉米科学, 2012, 20(5): 121-125
[33]  王永军,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张吉旺, 刘鹏. 施氮对墨西哥玉米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J]. 作物学报, 2006, 32(3): 345-350
[34]  潘家荣, 邹国元, 魏丽, 王保忠. 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对不同熟相冬小麦产量效应的差异及对化肥氮去向的影响 [J]. 核农学报, 2003, 17(6): 466-471
[35]  申丽霞, 王璞. 玉米穗位叶碳氮代谢的关键指标测定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24): 155-157
[36]  叶全宝, 张洪程, 戴其根, 李华, 霍中洋, 许轲, 唐娟. 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育中后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41(1): 41-44
[37]  单明珠, 胡必德, 蒋飞彦. 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消长规律研究初报 [J]. 陕西农业科学, 1996, 42(1); 25-2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