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核农学报  1998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 PP. 0-0

Keywords: 水稻,杂交组合,~(15)N示踪,吸收/运转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应用15N示踪技术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8和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对氮素的吸收均以中期最高(各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65%左右)、前期次之、后期最少。两者吸氮速率高峰均在移栽后30d,两系杂交稻为472kgN·hm-2·d-1,三系杂交稻为480kgN·hm-2·d-1。对15N标记肥料氮的吸收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而对土壤氮的吸收则相反。稻株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约20%来源于当季所施用的肥料,80%来源于土壤。两者氮素在稻株体内的分配比例存在差异,在稻草中的分配比例,两系杂交稻高于三系杂交稻,而在稻谷中的分配比例,两系杂交稻则低于三系杂交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两系杂交稻相关系数为09621,三系杂交稻为09444。两个组合干物质积累均以中期最高(各占全生育期的60%左右)、后期次之、前期最少。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高峰均在移栽后40d,前者为39930kg·hm-2·d-1,后者为37290kg·hm-2·d-1。干物质积累总量,两系杂交稻高于三系杂交稻,而稻谷产量两系杂交稻则低于三系杂交稻。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