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核农学报  2013 

种植密度对一膜两年用胡麻灌浆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DOI: 10.11869/hnxb.2013.12.1912, PP. 1912-1919

Keywords: 胡麻,一膜两年用,密度,灌浆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为寻求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膜两年用栽培条件下胡麻最适宜种植密度,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旱地胡麻的增产机理,在大田环境下,分析比较了300~1200万粒·hm-2(D1~D7,以150万粒·hm-2为间隔)7种密度处理对旱地胡麻生育进程中土壤水分、叶面积、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下一膜两年用胡麻对水分的利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光合面积及同化产物积累量的增加。不同密度下土壤贮水量差异主要体现在现蕾期,为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提供必需水分保证。叶面积对密度处理的响应基本与之一致,各生育时期均以D1最高,且在现蕾期较最低D6处理显著高出210.85%。各处理下灌浆速率变化主要体现在花后30d、花后50d,此时D1均较高,分别较最低D7处理高55.12%与71.83%。全生育期D1均表现出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生育后期D1、D2、D3、D4继续保持增长,而D5、D6、D7呈现有所下降的态势。籽粒产量亦以D1最高,达1837.95kg·hm-2,其余依次为D3(1617.30kg·hm-2)、D2(1598.40kg·hm-2)、D6(1533.30kg·hm-2)、D4(1501.35kg·hm-2)、D5(1495.05kg·hm-2)和D7(1441.80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密度增加而下降,最高D1较最低D7增加30.69%。说明300万粒·hm-2种植密度是一膜两年用胡麻兼顾节本增效、保水高产的最适种植密度,适宜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References

[1]  刘耀武, 仇化民, 刘映宁.黄土高原旱作区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带田增产效应分析[J]. 陕西气象, 2000, (5):14-17
[2]  党占平.渭北旱原"一膜两用"立体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 2006, (2):14-16
[3]  周志勇.山旱地全膜春玉米冬小麦一膜两用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 2008, (8):40-41
[4]  吴兵, 高玉红, 赵利, 陈永军, 令鹏, 张强, 王旺田, 牛俊义.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11):1457-1463
[5]  邢胜利, 魏延安, 李思训.陕西省农作物地膜栽培发展现状与展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 20(1):10-13
[6]  梁东升, 王毅荣.甘肃胡麻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 2007, 28(4): 409-411
[7]  高亚军, 杨君林, 陈玲, 朱刚, 者星毅, 刘炜, 李生秀.旱地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土壤水分利用状况[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25(3):45-50
[8]  陈光荣, 高世铭, 张国宏, 王立明.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 2010, 29(5):39-41
[9]  邵立威, 王艳哲, 苗文芳, 孙宏勇, 陈素英, 张喜英.品种与密度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11, 26(3):182-188
[10]  高翔, 胡俊, 王莹.种植密度对胡麻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5):10-11
[11]  曹秀霞, 安维太, 钱爱萍, 杨崇庆.密度和施肥量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 2012, (1):87-89
[12]  乔玉辉, 宇振荣.冬小麦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5):543-546
[13]  廖允成, 韩思明, 温晓霞.黄土台塬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10(3):55-58
[14]  周凌云.封丘地区小麦耗水量与水分利用率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1995, 6(增刊):57-61
[15]  汪耀富, 孙德梅, 韩富根, 刘国顺, 禹增汉.密度和地膜覆盖对烟田冠层生理特性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烟草科技, 2003, (12):27-30
[16]  陈光荣, 高世铭, 张国宏, 王立明.种植方式与密度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 2010, 29(5):39-41
[17]  齐延芳, 许方佐, 周柱华, 邢燕菊, 徐立华, 邱登林.种植密度对鲁原单22号光合作用的影响[J].核农学报, 2004, 18(1):14-17
[18]  高翔, 胡俊, 王玉芬.种植密度对胡麻光合性能和氮素代谢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4(4):91-93
[19]  Saged H I, Mcadallah A.Variation in drymatter and grain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in wheat cultivars[J].Field Crops Research, 1983, 7(1):67-71
[20]  李世平, 张哲夫, 安林利, 利翠平, 韩东翠.冬小麦主要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 1999, 27(3):13-17
[21]  乔玉辉, 宇振荣.冬小麦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5):543-546
[22]  王婷, 柴守玺.不同播种密度对西北绿洲冬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10(5):33-40
[23]  张永祥, 杨祁峰, 牛俊义, 张雷, 牛芬菊, 李德仁.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不同品种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28(5):26-31
[24]  达龙珠.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 2011, 19(5):91-95
[25]  Tokatlidis I S.A review of maize hybrids.dependence on high plant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rop yield stability[J].Field Crops Research, 2004, 12:103-114
[26]  曹秀霞, 安维太, 钱爱萍, 杨崇庆.密度和施肥量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2012, (1):87-89
[27]  令鹏.密度和氮磷施用量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 2010, (9):34-35
[28]  邹长明, 徐正和, 王平根.密度和播种方式对亚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5):720-721
[29]  温红霞, 冯伟森, 段国辉, 余四平, 张学品.不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12):23-2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