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DOI: 10.11869/j.issn.100-8551.2015.09.1791, PP. 1791-1798

Keywords: 小麦,蛋白质组分,谷氨酰胺合成酶,灌溉模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组分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积累的研究,可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条件下,以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常规灌溉、节水灌溉、旱作栽培)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组分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较,节水灌溉和旱作栽培均提高了成熟期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灌溉模式、品种和灌溉模式×品种对该指标的效应呈极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产量在节水灌溉条件下显著增加,在旱作栽培条件下有一定下降,年份、灌溉模式、品种和灌溉模式×品种均对蛋白质产量有显著影响。节水灌溉显著提高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以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而旱作栽培虽也能有效提高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含量,但其影响小于节水灌溉。节水灌溉和旱作栽培条件下,2品种籽粒GS活性均表现为灌浆前期升高,而灌浆后期降低。

References

[1]  范雪梅,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花后干旱和渍水下氮素供应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聚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6): 1132-1141
[2]  卢红芳, 王晨阳, 郭天财, 尹云星. 灌浆前期高温和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13): 3612-3619
[3]  许振柱, 于振文, 王东, 张永丽. 灌溉条件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及其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3, 29(5): 682-687
[4]  蔡瑞国, 李亚华, 张敏, 郭良海, 王文颇, 周印富. 雨养与灌溉条件下施氮对小麦花后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34(3): 351-357
[5]  张艳菲, 王晨阳, 马冬云, 卢红芳, 朱云集, 谢迎新, 郭天财. 花后渍水、高温及其复合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白度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4, 40(6): 1102-1108
[6]  李秋霞, 王晨阳, 马冬云, 谢迎新, 刘卫星, 朱云集, 郭天财. 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34(1): 102-107
[7]  刘超, 朱慧杰, 朱云集, 张国钊, 谢迎新. 灌水及施硫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4, 28(11): 2108-2114
[8]  Nicolas M E, Gleadow R M, Dalling M J. Effect of post-anthesis drought on cell division and starch accumulation in developing wheat grains[J]. Annals of Botany, 1985, 55(3): 433-444
[9]  王蔚华, 郭文善, 方明奎,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增殖及物质充实动态[J]. 作物学报, 2003, 29 (5): 779-784
[10]  戴忠民, 王振林, 张敏, 李文阳, 闫素辉, 蔡瑞国, 尹燕枰. 旱作与节水灌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3): 687-694
[11]  山仑, 陈培元. 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12]  高春华, 于振文, 石玉, 张永丽, 赵俊晔. 测墒补灌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J]. 作物学报, 2013, 39(12):2211-2219
[13]  刘丽平, 欧阳竹, 武兰芳, 孙振中, 李发东. 灌溉模式对不同群体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机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2):189-196
[14]  马尚宇, 于振文, 石玉, 赵俊晔, 张永丽. 不同灌溉畦长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4):997-1005
[15]  朱新开, 周君良, 封超年, 郭文善, 彭永欣.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动态差异分析[J].作物学报, 2005, 31(3): 342-347
[16]  石培春, 张薇, 曹连莆, 王光利.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研究进展[J]. 种子, 2005, 24(10): 38-41
[17]  Daniel C, Triboy E. Changes in wheat protein aggregation during grain development: effects of temperatures and water stress[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2, 16(1): 1-12
[18]  孙敏, 葛晓敏, 高志强, 任爱霞, 邓妍, 赵维峰, 赵红梅. 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蓄水与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9):1692-1704
[19]  段有强, 黄明, 李友军, 李强, 孙华尊, 吕瑞珍, 李晓波. 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蛋白质和GMP含量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4, 28(1):161-167
[20]  付雪丽, 王晨阳, 郭天财, 朱云集, 马冬云, 王永华. 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2): 317-322
[21]  谢祝捷, 姜东, 曹卫星, 戴廷波, 荆奇. 花后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关键调控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29(4): 309-316
[22]  兰涛, 姜东, 谢祝捷,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花后土壤干旱和渍水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1): 193-196
[23]  范仲卿, 赵广才, 田奇卓, 常旭虹, 王德梅, 杨玉双, 亓振. 拔节至开花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4, 28(8):1478-1483
[24]  黄勤妮, 印莉萍, 柴晓清, 刘祥林, 洪剑明, 赵微平. 不同氮源对小麦幼苗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J]. 植物学报, 1995, 37(11): 856-862
[25]  何照范. 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5
[26]  王小燕, 于振文. 不同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酶活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10):1980-1988
[27]  Lu B B, Yuan Y Z, Zhang C F, Ou J Q, Zhou W, Lin Q H. Modulation yanof key enzymes involved in ammonium assimilation and carbon metabolism by low temperatur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roots[J]. Plant Science, 2005, 169(2): 295-302
[28]  赵辉, 荆奇, 戴廷波, 姜东, 曹卫星.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7, 33(12): 2021-2027
[29]  孟维伟, 王东, 于振文. 施氮量对小麦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1):10-17
[30]  吴进东, 丁广礼, 朱旺生, 陈科, 张珍林. 氮肥后移与花后叶面喷施6-BA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4, 28(2): 343-349
[31]  Li Y, Yin Y P, Zhao Q, Wang Z L. Changes of Glutenin subunits due to water-nitrogen interaction influenc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glutenin macropolymer particles and flour quality[J]. Crop Science, 2011, 51(6): 2809-281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