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基于RS与GIS的LUCC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动态核算
DOI: 10.6046/gtzyyg.2011.04.21 , PP. 115-120
Keywords: 关中地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生态经济承载指数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Abstract:
采用基于决策树的分层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关中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07年土地覆盖信息,并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构建研究区3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结果表明,3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57.39亿元、507.29亿元和533.77亿元。1990-1998年,由于林地、草地局部破坏严重,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大幅缩减;1999年之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及配套政策的落实,区域生态有所好转,尤其是2000年之后,生态服务总价明显回升,但就现状而言,依然不容乐观。3期的生态经济承载指数分别为0.4369、2.6784和6.4302,土地生态压力在逐年增大。加强渭河平原区的耕地保护,稳定和推进渭北高原和秦岭-关山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成果,是未来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References
[1] 王兆礼,曾乐寿.中国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5,26(3):24-33.
[2] 康玲芬,李锋瑞,化伟,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质量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6,25(1):59-63.
[3] 张心昱,陈利顶,李琪,等.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对北方传统农耕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垂直分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2):377-381.
[4] 李锐,杨勤科,温仲明,等.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4):65-70.
[5] 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等.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1,56(4):447-455.
[6] 吴次芳,陈美球.土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53-756.
[7] Daily G C.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 C:Island Press,1997:1-10.
[8] Costanza R,Faber S C,Maxwell J.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s[J].Ecological Economics,1989,1(4):335-361.
[9] 杜军,杨青华.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10(2):24-32.
[10] Costanza R,d'Arge R,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6630):253-260.
[11]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
[12]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13] 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80-491.
[14]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1,23(6):5-10.
[15]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16]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1,21(11):1919-1926.
[17] 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等.海南岛生态系统土壤保持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经济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0,20(4):552-558.
[18]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45(1):17-22.
[19] 朱文泉,潘耀忠,何浩,等.中国典型植被最大光利用率模拟[J].科学通报,2006,51(6):700-706.
[20] 冯险峰,刘高焕,陈述彭,等.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过程模型研究综述[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3):369-378.
[21] 朱志辉.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计模型[J].科学通报,1993,38(15):1422-1426.
[22] 阳小琼,朱文泉,潘耀忠,等.基于修正的亚像元模型的植被覆盖度估算[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8):1860-1864.
[23] 朱文泉,潘耀忠,张锦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J].植物生态学报,2007,31(3):413-424.
[24] 潘耀忠,史培军,朱文泉,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资产遥感定量测量[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34(4):375-384.
[25] 王李娟,牛铮,旷达.基于MODIS数据的2002-2006年中国陆地NPP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0(4):24-28.
[26] 李金昌.生态价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27] 景可,王万忠,郑粉莉.中国土壤侵蚀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 王万忠,焦菊英.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6(5):1-5.
[29] 何浩,潘耀忠,朱文泉,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122-1127.
[30] 王彦辉,于澎涛,徐德应,等.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转化和参数规律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6):25-30.
[31] Ehrlich P R,Mooney H A.Extinction,Substitution,and Ecosystem Services[J].Bioscience,1983,33(4):248-254.
[32] Van Wilgen B W,Cowling R M,Burgers C J.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A case Study from South African Flyboys Ecosystems[J].Bioscience,1996,46(3):184-189.
[33] Cairns J Jr.Protecting the Delivery of Ecosystem Services[J]. Ecosystem,Health,1997,3(3):185-194.
[34]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55(6):698-706.
[35]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58-62.
[36] 冯永玖,韩震.基于遥感的黄浦江沿岸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0(4):22-30.
[37] 吴见,彭道黎.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J].国土资源遥感,2010(3):2-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