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12 

华南前汛期福建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 PP. 167-175

Keywords: 华南前汛期,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湿位涡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FY-2E卫星云顶亮温资料、全国加密自动站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19~20日华南前汛期福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发生在稳定的环流背景下,整个过程有4个主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沿着低层切变线东移和发生\,发展,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促进了强降水区中的上升运动,低层辐合的水汽在强上升过程中释放凝结潜热,进一步促进了水汽的上升运动和低涡的发展,是强降水发生的动力特征;地面不稳定能量和西南暖湿气流在强上升运动作用下,与中高层沿等θse线向低层侵入的干冷空气在对流层中层相遇并形成锋区,是特大暴雨过程的热力特征;湿位涡的诊断分析表明,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发展促使强降水区附近的涡旋发展,上升运动的加强,对强降水的发生和持续起了重要作用。

References

[1]  覃丽, 寿绍文, 夏冠聪. 华南暖区一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09, 28(4): 906-914. 浏览
[2]  吴国雄, 蔡雅萍, 唐晓菁.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气象学报, 1995, 53(4): 378-405.
[3]  王建中, 马淑芬, 丁一汇. 位涡在暴雨成因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 1996, 7(1): 19-271.
[4]  蒙伟光, 王安宇, 李江南, 等.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J].大气科学, 2004, 28 (3): 331-341.
[5]  范可, 琚建华. 位涡诊断在云南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 2004, 23(3): 387-393.
[6]  屠妮妮, 陈静, 何光碧. 高原东侧一次大暴雨过程动力热力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 2008, 27(4): 796-806.
[7]  井喜, 李栋梁, 李明娟, 等.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环境场综合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7(1): 46-57.
[8]  井宇, 井喜, 屠妮妮, 等. 黄土高原低值对流有效位能区中β尺度大暴雨综合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1): 78-89. 浏览
[9]  冯伍虎. 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和机理的非静力数值模式模拟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6: 1-217.
[10]  赖绍钧, 何芬, 赵汝汀, 等. “龙王”(LONGWANG)台风过程湿位涡的诊断分析[J].气象科学, 2007, 27(3): 266-271.
[11]  吴国雄, 蔡雅萍, 唐晓菁.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J].气象学报, 1995, 53(4): 387-405.
[12]  张晓惠, 倪允琪. 华南前汛期锋面对流系统与暖区对流系统的个例分析与对比研究[J]. 气象学报, 2009, 67(1): 108-121.
[13]  何立富. “05·6”华南暴雨形成机理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6: 1-186.
[14]  陈红, 赵思雄.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暴雨过程及环流特征研究[J]. 大气科学, 2004, 28(1): 33-47.
[15]  程麟生, 冯伍虎.中纬度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J ]. 高原气象, 2002, 24(4): 337-346.
[16]  孙建华, 赵思雄.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II. 物理过程、 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J]. 大气科学, 2002, 26(5): 633-646.
[17]  文莉娟, 程麟生, 隆霄.“98.5”华南前汛期暴雨的非静力数值模拟和中尺度系统分析[J]. 高原气象, 2005, 24(2): 223-231.
[18]  文莉娟, 程麟生, 左洪超, 等. “98·5”华南前汛期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 热量和水汽收支诊断[J]. 高原气象, 2006, 25(1): 45-5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