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12 

青海湖水位变化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

, PP. 57-64

Keywords: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高原季风,青海湖水位,气候变化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1959-2008年青海湖流域刚察和天峻站的降水、气温、风速及布哈河流量、青海湖水位高度、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和青藏高原季风指数等逐月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水位年际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加强有利于青藏高原冬季风的加强,春末夏初(5~6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青藏高原夏季风的提前(5~6月)加强;冬、春季青海湖流域风速与布哈河流量是引起青海湖水位年际差变化的主要因子;夏、秋季,青海湖水位年际差受流域降水量、风速和流量的共同作用,随着流域降水增加、入湖流量的加大、风速减小,水位年际差呈上升趋势(水位下降速度减慢)。建立了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对青海湖水位下降趋缓(年际差增大)的概念模型。

References

[1]  施雅风. 山地冰川与湖泊萎缩所指示的亚洲中部气候干暖化趋势与未来展望[J]. 地理学报, 1993, 45(1): 1-13.
[2]  燕华云, 贾绍风. 青海湖水量平衡分析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湖泊科学, 2003, 15(1): 35-40.
[3]  曲耀光. 青海湖水量平衡及水位变化预测[J]. 湖泊科学, 1994, 6(4): 298-307.
[4]  王芳, 刘佳, 燕华云. 青海湖水平衡要素水文过程分析[J]. 水利学报, 2008, 39(11): 1229-1238.
[5]  范建华, 施雅风.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水情的影响: 近30年时期的分析[J]. 中国科学(B辑), 1992, 21(5): 537-542.
[6]  张文纲, 李述训, 庞强强.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J]. 水科学进展, 2009, 20(2): 168-176.
[7]  李栋梁, 何金海, 汤绪, 等.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与ENSO循环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07, 26(1): 39-46.
[8]  汤懋苍, 梁娟, 邵明镜, 等. 高原季风年际变化的初步分析[J]. 高原气象, 1984, 3(3): 76-82.
[9]  汤懋苍. 高原季风的年际振荡及其原因探讨[J]. 气象科学, 1995, 15(4): 64-68.
[10]  李栋梁.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06, 25(6): 975-982.
[11]  白虎志, 谢金南, 李栋梁. 近40年青藏高原季风变化的主要特征[J]. 高原气象, 2001, 20(1): 22-27.
[12]  李林, 朱西德, 王振宇, 等. 近42 a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趋势预测[J]. 中国沙漠, 2005, 25(5): 689-696.
[13]  冯松, 汤懋苍, 周陆生. 青海湖近600年的水位变化[J]. 湖泊科学, 2000, 12(3): 205-210.
[14]  李栋梁, 柳苗, 王慧. 青藏高原雨季降水凝结潜热的估算研究[J]. 高原气象, 2008, 27(1): 10-16.
[15]  王可丽, 江灏, 赵红岩. 西风带与季风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水汽输送[J]. 水科学进展, 2005, 16(3): 432-438.
[16]  王艳姣, 周晓兰, 倪绍祥, 等. 近40 a来青海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分析[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26(2): 228-235.
[17]  李栋梁, 陈丽萍. 河西走廊黑河流量的气候特征及其预报[J]. 应用气象学报, 1991, 2(3): 319-324.
[18]  汤懋苍, 沈志宝, 陈有虞. 高原季风的平均气候特征[J]. 地理学报, 1979, 34(1): 34-4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