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12 

川西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的重建及其气候周期信号检测

, PP. 193-200

Keywords: 川西马尔康,树木年轮,气候重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川西高原的马尔康和红原前一年10月至当年9月的气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与阿依拉山采样点的树木年轮生长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644。利用树轮年表重建了1597-2005年马尔康7月平均气温序列,方差解释量为41.5%,经过检验,转换方程稳定可靠。检测409年重建气温序列的周期信号,发现重建序列存在3~4年、5~9年、21~28年和56~76年的周期振荡,其中较短的年际周期的强振荡期均出现在21世纪,中周期的强振荡期主要出现在最后一次小冰期,而长周期则在工业革命之前能量最强。

References

[1]  李跃清. 近40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 日照、 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J]. 高原气象, 2002, 21(3): 327-332.
[2]  康兴成.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J]. 冰川冻土, 1996, 18(增刊): 281-287.
[3]  陈文海, 柳艳香, 马柱国.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J]. 高原气象, 2002, 21(3): 251-257.
[4]  冯松, 姚檀栋, 江灏, 等. 青藏高原近600年的温度变化[J]. 高原气象, 2001, 20(1): 105-108.
[5]  李川, 陈静, 朱燕君. 川西高原近五十年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 高原气象, 2003, 22(增刊): 138-144.
[6]  邵雪梅, 范金梅. 树轮宽资料所指示的川西过去气候变化[J]. 第四纪研究, 1999, 19(1): 81-89.
[7]  秦宁生, 时兴合, 邵雪梅, 等. 川西高原树木年轮所指示的平均最高气温变化[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28(4): 18-23.
[8]  Wu Pu, Wang Lily, Shao Xuemei. Reconstruction of summer temperature variation from maximum density of alpine pine during 1917-2002 for west Sichuan Plateau, China[J]. J Geogra Sci, 2008, 18(2): 201-210.
[9]  宋慧明, 刘禹, 倪万眉, 等. 以树轮宽度重建九寨沟1750年以来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J]. 第四纪研究, 2007, 27(4): 486-492.
[10]  Wigley T M L, Briffa K R, Jones P D. On the average value of correlated time series, with applications in dendroclimatology and hydrometeorology[J]. J Clima Appl Meteor, 1984, 23: 201-213. 2.0.CO;2 target="_blank">
[11]  朱西德, 王振宇, 李林, 等. 树木年轮指示的柴达木东北缘近千年夏季气温变化[J]. 地理科学, 2007, 27(2): 256-260.
[12]  靳立亚, 秦宁生, 勾晓华, 等. 青海南部高原近250年来春季最高气温序列及其时变特征[J]. 第四纪研究, 2005, 25(2): 193-202.
[13]  崔宇, 袁玉江, 金海龙, 等. 乌鲁木齐河源474 a春季平均最高温度序列的重建与分析[J]. 中国沙漠, 2005, 25(增刊): 114-117.
[14]  范敏杰, 袁玉江, 魏文寿, 等. 新疆伊犁地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重建和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08, 25(1): 75-82.
[15]  蔡秋芳, 刘禹. 油松树轮记录的1776年以来贺兰山地区气温变化[J]. 地理学报, 2006, 61(9): 929-936.
[16]  王亚军, 勾晓华, 刘普幸, 等. 甘肃榆中200年来春季气温的变化[J]. 中国沙漠, 2006, 26(2): 283-285.
[17]  陈峰, 袁玉江, 魏文寿, 等. 呼图壁河流域过去313 a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序列及其特征分析[J]. 中国沙漠, 2009, 29(1): 162-167.
[18]  段建平, 王丽丽, 李论, 等. 树轮最大密度记录的贡嘎山区公元1837年以来的温度变化[J]. 科学通报, 2010, 55(11): 1036-1042.
[19]  刘禹, 安芷生, Has W Linderholm, 等. 青藏高原中东部过去2485年以来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J]. 中国科学(D辑), 2009, 39(2): 166-176.
[20]  时兴合, 秦宁生, 邵雪梅, 等. 青海杂多圆柏指示的近700年旱涝变化[J]. 高原气象, 2009, 28(4): 769-777. 浏览
[21]  汪青春, 周陆生, 秦宁生, 等. 利用乌兰树木年轮重建托托河冬季气温序列[J]. 高原气象, 2003, 22(5): 518-524.
[22]  朱西德, 秦宁生, 李栋梁, 等.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柴达木地区5~6月地温[J]. 高原气象, 2005, 24(3): 331-338.
[23]  汪青春, 秦宁生, 李栋梁. 利用多条树轮资料重建青海高原近250年年平均气温序列[J]. 高原气象, 2005, 24(3): 320-325.
[24]  李林, 王振宇, 秦宁生, 等. 近1100年来柴达木盆地干湿气候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J]. 高原气象, 2005, 24(3): 326-330.
[25]  龚志强, 邹明玮, 高新全, 等. 基于非线性的时间序列分析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分解异同性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05, 54(8): 3947-3957.
[26]  魏风英编著.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175-191.
[27]  Rossi S, Deslauries A, Gricar J, et al. Critical temperatures for xylogenesis in conifers of cold climates[J]. Glob Ecol Biogeogr, 2008, 17(6): 696-707.
[28]  Liang E Y, Eckstein D. Dendrochronological potential of the alpine shrub Rhododendron nivale o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J]. Annals of Botany, 2009, 104(4): 665-670.
[29]  王绍武, 叶瑾琳, 龚道溢. 中国小冰期的气候[J]. 第四纪研究, 1998, 18(1): 54-64.
[30]  Wilson R C, Hudson H S. Sun luminosity variations in solar cycle 21[J]. Nature, 1988, 332: 810-812.
[31]  Rasmusson E M, Wang X L, Ropelewski C. The biennial component of ENSO variability[J]. Mar Sys, 1990, 1: 71-9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