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年”成因分析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111 , PP. 1197-1203
Keywords: 青藏高原 ,上对流层水汽 ,典型异常年 ,ENSO ,大气环流异常
Abstract: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在对流层-平流层水汽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AIRS卫星数据、NOAA全球海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NCC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从海气耦合角度对2003-2011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典型异常偏多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于高原上对流层水汽的多少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开始的次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偏多(偏少);受海温异常强迫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010年夏季高原上对流层位势高度偏高、东亚地区阻塞形势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的异常环流型有利于西太平洋和南海水汽持续向高原地区输送,而高原上空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存在以及冷暖气流的交汇使水汽垂直向上输送加强,共同导致了2010年高原上对流层水汽异常偏多。
References
[1] 梁潇云, 钱正安, 李万元.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环流型及水汽场分析[J]. 高原气象, 2002, 21(4): 359-367.
[2] Bai J Y, Xu X D. Atmospheric hydrological budget with its effects over Tibetan Plateau[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4, 14(1): 81-86.
[3] 王东海, 柳崇健, 刘英, 等.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J]. 气象学报, 2008, 66(3): 405-422.
[4] 占瑞芬, 李建平. 青藏高原和热带西北太平洋大气热源在亚洲地区夏季平流层-对流层水汽交换的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 2008, 38(8): 1028-1040.
[5] 张之贤, 张强, 赵庆云, 等.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天气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1): 290-297,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28 浏览
[6] 郁淑华, 何光碧. 对流层中上部水汽对高原低涡形成影响的数值试验[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24(4): 553-559.
[7] 李明, 高维英, 侯建忠, 等. 一次西南涡东北移对川陕大暴雨影响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1): 133-144,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14 浏览
[8] 陈斌.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夏季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和输入特征研究[D]. 北京: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9: 67-80.
[9] 占瑞芬, 李建平.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资料质量检验及揭示的上对流层水汽特征[J]. 大气科学, 2008, 32(2): 242-260.
[10] 田红瑛,田文寿,雒佳丽,等. 青藏高原地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域水汽分布和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 2014, 33(1): 1-13,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74. 浏览
[11] 熊效振, 张莹, 陈良富, 等. 季风影响下的青藏高原上空甲烷、水汽及云的变化[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 26(5): 480-485.
[12] Tian W S, Tian H Y, Dhomse S, et al. A study of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water vapor above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AIRS and MLS data[J]. Atmos Sci Lett, 2011, 12(2): 233-239.
[13] Parkinson C L. Aqua: An earth-observing satellite mission to examine water and other climate variables[J].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 2003, 41(2): 173-183.
[14] Reynolds R W, Rayner A N, Smith T M, et al. An improved in situ and satellite SST analysis for climate[J]. J Climate, 2002, 15: 1609-1625. 2.0.CO;2 target="_blank">
[15] Kalnay E, Kanamitsu M, Kistler R, et al. The NCEP/NCAR 40-year reanalysis project[J]. Bull Amer Meteor Soc, 1996, 77(3): 437-471. 2.0.CO;2 target="_blank">
[16] 王绍武, 龚道溢, 陈振华. 近百年来中国的严重气候灾害[J].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增刊1): 43-53.
[17] 李敏姣. 青藏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典型异常年分析[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13: 30-36.
[18] Bjerknes J.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from the equatorial Pacific[J]. Mon Wea Rev, 1969, 97(3): 163-172. 2.3.CO;2 target="_blank">
[19] Neelin J D, Battisti D S, Hirst A C. ENSO theory[J]. J Geophys Res, 1998, 103(C7): 14261-14290.
[20] 翟盘茂, 李晓燕, 任福民. 厄尔尼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42-48.
[21] 朱炳瑗, 李栋梁. 1845-1988年期间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西北旱涝[J]. 大气科学, 1992, 16(2): 185-192.
[22] 周顺武, 假拉, 杜军. ENSO事件对印度夏季风及西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J]. 西藏科技, 2000, 3: 68-73.
[23] 高辉, 王永光. ENSO对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测性变化的研究[J]. 气象学报, 2007, 65(1): 131-137.
[24] 宗海峰, 陈烈庭, 张庆云. ENSO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关系的不稳定性特征[J]. 大气科学, 2010, 34(1): 184-192.
[25] 袁媛, 杨辉, 李崇银.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J]. 气象学报, 2012, 70(3): 467-478.
[26] 李晓燕, 翟盘茂. ENSO事件指数与指标研究[J]. 气象学报, 2000, 58(1): 102-109.
[27] 王霄, 巩远发, 岑思弦.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分布及水汽输送特征[J]. 地理学报, 2009, 64(5): 601-608.
[28] 卜敏, 杨弘, 李荔珊. “极端天气之年”气候成因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 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1.
[29] 陈洪滨, 范学花. 2010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6): 789-804.
[30] 陶诗言. 1994年东亚季风活动的异常与华南的特大洪涝灾害(I.大气环流的异常)[C]//研讨会技术组. 1994年华南特大暴雨洪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6: 1-5.
[31] 姜彤, 陈家其. 厄尔尼诺/拉尼娜急转触发长江大洪水[C]//研讨会技术组.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253-255.
[32] 赵振国. 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J]. 大气科学, 1996, 20(4): 422-428.
[33] 张雪芹, 陶杰, 尹志勇, 等. 1979-2005年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场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J]. 地理研究, 2010, 29(8): 1493-1501.
[34] 徐祥德, 陶诗言, 王继志, 等. 青藏高原—季风水汽输送“大三角扇型”影响域特征与中国区域旱涝异常的关系[J]. 气象学报, 2002, 60(3): 257-266.
[35] 林振耀, 郑度. 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水汽输送探讨[J]. 干旱区研究, 1992, 9(2): 1-7.
[36] 李江林, 李照荣, 杨建才, 等. 近10年夏季西北地区水汽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 31(6): 1574-1581. 浏览
[37] 李江萍, 杜亮亮, 张宇, 等. 玛曲地区夏季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及水汽轨迹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 31(6): 1582-1590. 浏览
[38] 尤伟, 臧增亮, 潘晓滨, 等. 夏季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及其天气学特征的统计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 31(6): 1523-1529. 浏览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