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特征与预报
, PP. 1119-1131
Keywords: 华北冷涡,连续降雹,天气概念模型
Abstract:
应用常规资料、NCEP资料、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1975-2008年间19次华北冷涡造成的京津冀连续3天以上降雹天气过程,给出了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云图特征、雷达回波特征、天气概念模型和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造成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天气形势主要有4种:深厚冷涡型、浅薄冷涡型、阶梯槽与冷涡型、横槽与冷涡型。华北冷涡连续降雹一般发生在稳定的东亚阻塞环流背景下,冷涡长期徘徊在蒙古国与我国华北北部,500hPa冷温槽叠加在850hPa暖脊之上,中高层干冷的西北气流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造成京津冀大范围位势不稳定,午后到傍晚热力和动力条件加强,在地面冷锋、中尺度辐合线、干线等触发下导致降雹发生。华北冷涡连续降雹的类型不同,卫星云图显示它们的差异较大,即深厚型冷涡表现为典型的冷涡云系,浅薄型冷涡则易形成多个MCS影响河北。雷达回波上,冷涡造成的河北中北部降雹回波多为带状回波,降大冰雹的几率较小;而南部降雹则多块状多单体或超级单体回波,降大冰雹的几率较大。在制作冷涡连续降雹的预报时,从阻塞形势能否建立入手,进一步分析强对流发生的3个基本条件及风垂直切变条件,关注冷涡的强度、位置、移动方向和综合应用强对流参数。
References
[1] | 王维国. 一次强华北冷涡的分析[J]. 气象, 1997, 23(9): 50-53.
|
[2] | 耿力力. 华北冷涡降雹特征[J]. 山东气象, 1992, 12(3): 16-20.
|
[3] | 孙兴池, 朱官忠. 降雹与不降雹冷涡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 1997, 23(4): 31-35.
|
[4] | 迟竹萍, 刘诗军. 两次华北冷涡过程雹云结构特征及AgI催化效果数值研究[J]. 气象科学, 2005, 25(1): 61-70.
|
[5] | 吕胜辉, 高艳红,刘伟. 华北平原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 高原气象, 2005, 24(2): 268-274.
|
[6] | 陈力强,张立祥,周小珊. 东北冷涡不稳定能量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落区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08, 27(2): 339-348.
|
[7] | 侯建忠,王繁强, 方建刚, 等. 黄土高原一次冷涡飑线的综合分析与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07, 26(2): 353-362.
|
[8] | 王秀明, 钟青,韩慎友. 一次冰雹天气强对流(雹)云演变及超级单体结构的个例模拟研究[J]. 高原气象, 2009, 28(2): 352-365.
|
[9] | 许新田, 王楠, 刘瑞芳, 等. 2006年陕西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2): 447-460.
|
[10] | 王秀明, 钟青. 环境与强对流(雹)云相互作用的个例模拟[J]. 高原气象, 2009, 28(2): 366-373.
|
[11] | 王在文, 郑永光, 刘还珠, 等. 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北京降雹天气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3): 763-777.
|
[12] | 连志鸾, 高连山, 李国翠, 等. 蒙古东部冷涡造成河北中南部雹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8(1): 186-194.
|
[13] | 杨晓霞, 张爱华, 贺业坤. 连续冰雹天气的物理量场特征分析[J]. 气象, 2000, 26(4): 50-54.
|
[14] | 李祥林. 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成因分析[J]. 陕西气象, 2002, (3): 16-18.
|
[15] | 王进, 董安祥, 沈治广. 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 干旱气象, 2004, 22(1): 44-48.
|
[16] | 胡淑兰, 武麦凤, 王旭仙, 等. 关中东部连续性冰雹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6, 25(1): 159-163.
|
[17] | 施望芝, 金琪, 郭施, 等.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J].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20(2): 212-217.
|
[18] | 河北省气象局编著. 河北省天气预报手册[Z].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7: 160.
|
[19] | 王丛梅, 丁治英.河北夏季低涡暴雨的统计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5(5): 69-74.
|
[20] | 段英, 赵亚民. 冰雹[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9: 148-152.
|
[21] | 易笑园, 李泽春, 李云, 等. 长生命史冷涡影响下持续对流性天气的环境条件[J]. 气象, 2010, 36(1): 17-25.
|
[22] | 俞小鼎, 姚秀萍, 熊廷南, 等.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314.
|
[23] | 朱乾根, 林锦瑞, 寿绍文, 等.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432.
|
[24] | 陆汉城, 杨国祥. 中尺度天气原理和预报[M].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4: 17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