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11 

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

, PP. 1108-1118

Keywords: 云南冰雹,气候变暖,气候带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1961-2008年云南120个测站逐月冰雹资料,分析了近50年云南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云南冰雹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全年冰雹日数从云南西北到东南大致呈多—少—多—少相间隔的区域分布特征;夏季与秋季分布相似,滇西北偏多,滇西南偏少;春季与冬季分布相似,滇西北及滇东北偏少,从西北到东南有增加的趋势。(2)云南冰雹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月际变化特征,云南全年各月都有冰雹发生,主要集中于2~4月,最多的月份是4月。从季节分布来看,云南属典型的春雹发生区。从不同气候带来看,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温带属于典型春季冰雹发生区,最大月是4月;高原气候带属于典型夏雹发生区,最大月是7月。(3)近50年来云南四季及年的总变化趋势非常一致,呈减少趋势,6个气候带年冰雹频次近50年总的变化趋势也呈减少趋势。(4)云南年及四季冰雹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6个气候带年冰雹频次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5)云南各地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不一致,滇中及以西以南大部分地区以及滇东南大部分冰雹频次对气候变暖有着极好的响应,即偏暖时期,冰雹频次偏少,而偏冷时期则偏多。

References

[1]  段旭, 李英, 许美玲, 等.低纬高原地区中尺度天气分析与预报[M].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4: 5-6.
[2]  王秀明, 钟青, 韩慎友.一次冰雹天气强对流(雹)云演变及超级单体结构的个例模拟研究[J]. 高原气象, 2009, 28(2): 352-365.
[3]  王秀明, 钟青.环境与强对流(雹)云相互作用的个例模拟[J].高原气象, 2009, 28(2): 366-373.
[4]  孙莹, 寿绍文, 沈新勇, 等.广西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形成机制分析[J].高原气象, 2008, 27(3): 677-685.
[5]  刁秀广, 朱君鉴, 黄秀韶, 等. VIL和VIL密度在冰雹云判据中的应用[J].高原气象, 2008, 27(5): 1131-1139.
[6]  池再香, 白慧, 龚雪芹, 等.二维非定常中尺度气象过程对黔东南降雹天气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7, 26(4): 830-836.
[7]  秦剑, 解明恩, 刘瑜, 等.云南气象灾害总论[M].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0: 114-118.
[8]  段旭, 李英, 周毅.春季滇南大风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境特征[J]. 气象, 1998, 24(6): 39-43.
[9]  段旭, 雷茂生, 李英. GMS实时资料识别冰雹的研究[J]. 气象, 1999, 25(12): 21-23.
[10]  李英.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昆明准静止锋风雹[J].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15(3): 273-278.
[11]  李英, 段旭.湿位涡在云南冰雹天气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2): 242-247.
[12]  陶云, 段旭, 杨明珠.云南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25(6): 837-842.
[13]  陈咸吉.中国气候区划新探[J].气象学报, 1982, 40(1): 35-48.
[14]  中国气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Z].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2: 8-9.
[15]  Houghton J T, Ding Y, Griggs D J, et al.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R].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3.
[16]  IPCC. Cl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R].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K and New York,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17]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8-30.
[18]  IPCC. A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I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Summary for Policymakers[R]. 2007: 9.
[19]  杨家康, 杞明辉.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科技, 2005, 33(1): 41-44.
[20]  刘黎平, 张鸿发, 王致君, 等. 利用双线偏振雷达识别冰雹区方法初探[J]. 高原气象, 1993, 12(3): 395-401.
[21]  张腾飞, 段旭, 鲁亚斌, 等.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6, 25(3): 531-538.
[22]  尹丽云, 王惠.“2003.8.2”滇中石林县冰雹过程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 16(增刊): 82-86.
[23]  王宇.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0: 202-20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