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11 

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 PP. 1158-1169

Keywords: 西南涡,低空急流,暖心结构,次级环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中层低涡、低层切变线(低涡)以及台风“天鹅”\.该过程是由3个接连发生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造成的,发生在西南低涡闭合涡旋范围内的非对称处。利用WRF_ARW(TheAdvancedResearchWRF)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脊线附近的强辐散、对流层中层低涡的垂直涡度耦合和对流层低层强劲的东风干冷急流与南风暖湿急流在四川盆地内交汇,促使西南低涡发展\,加强。对流层高层的强辐散和低层强辐合相配合,有利于西南低涡的增强\,发展。温度场上,发展的西南低涡在300hPa附近出现“暖心”结构,在850hPa以下北冷南暖,冷暖空气交界随着高度的增加向北倾斜。低涡中心南北两侧的次级环流圈上升支在低涡中心附近汇合,出现剧烈的上升运动,促使西南低涡增强。随着高层南亚高压的南移、高空急流的南压,高层辐散减弱,西南低涡也减弱\.当中层西风大槽主体移过河套地区,其携带的强冷空气沿高原东侧迅速南下,大量冷空气进入四川盆地,促使西南低涡向南移出盆地,最终减弱\,填塞。

References

[1]  江玉华,何跃,邓承之,等.重庆大范围暴雨与西南低涡[C].26届中国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文集. 2009: 2441-2447.
[2]  陈启智,黄奕武,王其伟,等. 1990-2004年西南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7, 43(6): 633-642.
[3]  王作述,汪迎辉,梁益国.一次西南低涡暴雨的数值试验研究[M].暴雨科学、 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6: 257-267.
[4]  卢敬华.西南低涡概论[M].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6.
[5]  陈忠明,缪强,闵文彬.一次强烈发展西南低涡的中尺度结构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 1998, 9(3): 273-282.
[6]  解明恩,琚建华,卜玉康.西南低涡Ekman层流场特征分析 [J].高原气象, 1992, 11(1): 31-38.
[7]  邹波,陈忠明.一次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中尺度诊断[J].高原气象, 2000, 19(2): 141-149.
[8]  陈忠明, 闵文彬, 缪强, 等. 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作用的个例分析[J].高原气象, 2004, 23(1): 75-80.
[9]  矫梅燕,李川,李延香.一次川东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J].应用气象学报, 2005, 16(3): 699-704.
[10]  何光碧,陈静,李川,等.低涡与急流对“04.9”川东暴雨影响的分析与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 2005, 24(6): 1012-1023.
[11]  陈忠明,闵文彬,高文良,等.一次持续性强暴雨过程的平均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3): 273-280.
[12]  李生辰, 巩远发, 王田寿.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次强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 2010, 29(2): 278-285.
[13]  屠妮妮, 陈静, 何光碧.高原东侧一次大暴雨过程动力热力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 2008, 27(4): 796-806.
[14]  屠妮妮, 陈静, 何光碧. 高原东侧一次大暴雨过程动力热力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7(4): 796-806.
[15]  何光碧.高原东侧陡峭地形对一次盆地中尺度涡旋及暴雨的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 2006, 25(3): 430-441.
[16]  赵玉春, 王叶红. 高原涡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成因的个例研究[J]. 高原气象, 2010, 29(4): 819-831.
[17]  黄楚惠, 顾清源, 李国平, 等.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的机制分析[J].高原气象, 2010, 29(4): 832-839.
[18]  黄楚惠, 顾清源, 李国平, 等. 基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的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强降水过程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 28(2): 319-326.
[19]  高守亭,平凡.大地形强迫下背风涡旋的实验研究 [J].科学通报, 2004, 49(23): 2484-2494.
[20]  王其伟,谈哲敏. 地形对西南低涡涡源形成的动力影响作用[J]. 2006,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21]  周兵, 文继芬. 2004年渝北川东大暴雨环流及其非绝热加热特征 [J].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增刊): 71-7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