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冷锋倒槽暴风雪过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PP. 1516-1525
Keywords: 冷锋倒槽 ,&beta ,-中尺度特征 ,急流
Abstract: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3月14日山西中北部的一次冷锋倒槽暴风雪天气的风场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分为4个阶段,其中强冷锋降雪持续时间长,出现了两次降雪增幅,而涡旋降雪时间短,但强度大;地面自动站风场上β-中尺度辐合和β-中尺度涡旋是造成此次暴雪的直接原因。降雪强度和落区与风场结构和高低空系统配置密切相关。(2)变形诊断揭示,500hPa总变形对地面锋生作用明显;伸缩变形项大值中心与地面涡旋中心吻合,是造成地面涡旋加强,产生强降雪的重要机制;对强冷锋降雪而言,切变变形项贡献大于伸缩变形项,切变变形大值区的出现和维持是700hPa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强冷锋稳定维持的重要因素。(3)强降雪前12h,高层有暖平流输入,而低层形成“湿冷垫”,对低空低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强降雪出现前,高空西风急流在300hPa形成急流核,随着急流核的下传,低空低涡发展,切变线稳定维持,导致强降雪持续;强降雪落区和强度与高低空急流轴的位置和急流强度关系密切。
References
[1] 易笑园, 李泽椿, 朱磊磊, 等. 一次中-β尺度暴风雪的成因及动力、 热力结构[J]. 高原气象, 2010, 29(1): 175-186. 浏览
[2] LI Jin, ZHAO Si-xiong, YU Fei. Analysis of a Beijing heavy snowfall related to an inverted trough in November 2009[J]. Atoms Ocean Sci Lett, 2010, 3(3): 127-131.
[3] 赵桂香, 许东蓓. 山西两类暴雪预报的比较[J]. 高原气象, 2008, 27(3): 615-623.
[4] 杨贵铭, 毛冬艳, 孔期.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锋区特征分析[J]. 气象学报, 2009, 67(4): 652-665.
[5] 廖捷, 谈哲敏.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J]. 气象学报, 2005, 63(5): 771-789.
[6] 韩经纬, 沈建国, 孙永刚, 等. 一次强沙尘暴和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和模拟分析[J]. 高原气象, 2007, 26(5): 1031-1038.
[7] 蒋后硕, 吕克利. 高低空急流中的锢囚锋环流[J]. 高原气象, 2000, 19(3): 265-276.
[8] 徐建芬, 陶建红, 夏建平. 青藏高原切变线暴雪中尺度分析及其涡源研究[J]. 高原气象, 2000, 19(2): 187-197.
[9] 杨成芳, 李泽椿, 李静, 等. 山东半岛一次持续性强冷流降雪过程的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08, 27(2): 442-451.
[10] 张腾飞, 鲁亚斌, 张杰, 等. 一次低纬高原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06, 25(4): 696-703.
[11] 周淑玲, 朱先德, 符先静, 等. 山东半岛典型冷涡暴雪个例对流云及风场特征的观测与模拟[J]. 高原气象, 2009, 28(4): 935-944. 浏览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