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分析
, PP. 1435-1443
Keywords: 西南低涡,暴雨,中尺度对流辐合体
Abstract: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逐时卫星云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与4次暴雨过程密切相关的中尺度系统西南低涡。结果表明,引发暴雨的西南低涡相对于环境场是湿涡,南边界是主要水汽输送方向。在西南低涡形成阶段,整层均为正涡度,一般维持深厚的上升气流,具有较为深厚的暖心结构。在其发展旺盛阶段,正涡度呈上升趋势,对流层中低层转为冷心结构,中高层则以暖心结构为主。当西南低涡在原地反复生消或长时间维续,高低层低涡中心位置趋于垂直且移速缓慢时,对流单体通常独立于上游斜压系统发展成中尺度对流辐合体或接近于中尺度对流辐合体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系统;当低涡中心移动较快时,对流单体发展不旺盛,通常并入上游斜压云系且向东移。
References
[1] | 卢敬华. 西南低涡概论[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86.
|
[2] | 李国平.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第二版)[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23-26.
|
[3] | 陈忠明, 闵文彬, 缪强, 等. 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作用的个例诊断[J]. 高原气象, 2004, 23(1): 75-80.
|
[4] | 邹波, 陈忠明. 一次西南低涡发生发展的中尺度诊断[J]. 高原气象, 2000, 19(2): 141-149.
|
[5] | 赵思雄, 孙建华, 陈红, 等. 1998 年7 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暴雨特征的分析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3(4): 368-381.
|
[6] | 陈忠明, 闵文彬, 崔春光. 西南低涡研究的一些新进展[J]. 高原气象, 2004, 23(增刊): 1-5.
|
[7] | 何光碧, 陈静, 李川, 等. 低涡与急流对“04.9”川东暴雨影响的分析与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05, 24(6): 1012-1023.
|
[8] | 陈忠明, 徐茂良, 闵文彬, 等. 1998 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J]. 高原气象, 2003, 22(2): 162-167.
|
[9] | 陶诗言. 中国之暴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1-225.
|
[10] | 陈忠明, 缪强, 闵文彬. 一次强烈发展西南低涡的中尺度结构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19(3): 273-282.
|
[11] | 程麟生, 郭英华. “81·7”四川暴雨期西南涡生成和发展的涡源诊断[J]. 大气科学, 1988, 12(1): 18-25.
|
[12] | 乔枫雪, 孙建华, 赵思雄. 一次引发暴雨的东北低涡的涡度和水汽收支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12(3): 397-412.
|
[13] | 柳俊杰. 梅雨锋中的低涡结构及发展机制分析[D].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