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12 

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 PP. 409-417

Keywords: 秋雨,渭河流域,气候特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渭河流域64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0月)的月降水量和≥0.1mm逐日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EOF\,Morlet小波分析\,SVD及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渭河流域秋雨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着重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欧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以及渭河流域秋雨与前期海温、青藏高原积雪和大气环流特征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渭河流域秋雨呈线性减少趋势,其中中雨和暴雨减少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85年前后,1960-1985年为偏多时段,1986-2000年为偏少时段,2001年以来又趋向偏多。渭河流域秋雨从南到北呈递减分布,该流域内各站秋雨主要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其上游的漳县、甘谷和北部的合水呈增加趋势。欧亚大陆秋季大气环流明显的年代际变化造成了渭河流域秋雨多寡模态的变化。欧洲西部高压脊、西风带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渭河流域降水多寡的主要影响系统。根据渭河流域秋雨与大气内外部因子的关系,初步建立了渭河流域秋雨预测的概念模型。

References

[1]  高由禧, 郭其蕴. 我国的秋雨现象[J]. 气象学报, 1958, 29(4): 264-273.
[2]  冯丽文, 郭其蕴. 华西秋雨的多年变化[J]. 地理研究, 1983, 2(1): 74-84.
[3]  何敏. 我国主要秋雨区的分布及长期预报[J]. 气象, 1984, 10(9): 10-13.
[4]  任炳潭. 两千年华西秋雨的初步研究[J]. 气象, 1987, 13(9): 21-24.
[5]  徐桂玉, 林春育. 华西秋雨特征及成因探讨[J]. 气象科学, 1994, 12(4): 149-154.
[6]  鲍媛媛, 阿布力米提, 李峰, 等. 2001年华西秋雨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14(2): 215-222.
[7]  白虎志, 董文杰. 华西秋雨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04, 23(6): 884-889.
[8]  赵珊珊, 张强, 陈峪, 等. 渭河、 汉水流域秋季降水的变化特征[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2(4): 181-183.
[9]  李耀辉, 李栋梁, 赵庆云. 中国西北地区秋季降水异常的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1, 20(2): 158-164.
[10]  陈隆勋, 朱文琴, 王文, 等. 中国近45 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J]. 气象学报, 1998, 56(3): 257-271.
[11]  谢金南, 周嘉陵. 西北地区中、 东部降水趋势的初步研究[J]. 高原气象, 2001, 20(4): 94-99.
[12]  王毅荣. 黄土高原秋季气候对全球增暖的暖干化区域响应[J]. 高原气象, 2008, 27(1): 104-112.
[13]  陈少勇, 林纾, 郭凯忠. 中国西部9 月降水与东亚700 hPa风场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0, 29(6): 1501-1506. 浏览
[14]  王绍武, 朱锦红. 国外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J]. 气象学报, 1999, 57(3): 376-383.
[15]  王绍武. 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4 本书的评述[J]. 气象学报, 1999, 57(4): 510-512.
[16]  李崇银, 李桂龙, 龙振夏. 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大气环流形势对比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10(增刊): 1-8.
[17]  朱乾根, 施能, 徐建军, 等. 近百年北半球冬季大气活动中心的长期变化及其与我国气温、 降水变化的关系[J]. 气象学报, 1996, 55(6): 750-758.
[18]  慕巧珍, 王绍武, 朱锦红, 等. 近百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J]. 大气科学, 2001, 25(6): 787-797.
[19]  张存杰, 高学杰, 赵红岩.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J]. 冰川冻土, 2003, 25(2): 157-164.
[20]  陈忠明, 刘富明, 赵平, 等.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与华西秋雨[J]. 高原气象, 2001, 20 (1): 94-99.
[21]  赵振国, 蒋伯仁, 陈国珍, 等. ENSO事件与青藏高原积雪和东亚大气环流的可能联系[J]. 山东气象, 1999, 19(4): 1-8.
[22]  魏凤英, 宋巧云. 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影响[J]. 气象学报, 2005, 63(4): 477-485.
[23]  朱玉祥, 丁一汇, 徐怀刚.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J]. 气象学报, 2007, 25(6): 946-958.
[24]  周浩, 唐红玉, 程炳岩.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J]. 冰川冻土, 2010, 32(6): 1144-1151.
[25]  魏凤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7: 36-171.
[26]  Zhao P, Zhou Z J, Liu J P. Variability of Tibetan spring snow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the hemispheric extra-tropical circulatio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An observational investigation[J]. J Climate, 2007, 20(15): 3942-395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