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09 

西藏地区近几十年的增湿效应研究

, PP. 72-76

Keywords: 西藏,气候变暖,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湿旋转效应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1955-2000年西藏6个地面观测站的46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几十年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气温、降水及水汽压变化特征,并利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解释气温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近几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为显著(10年上升了0.32℃);全区降水量也有增多趋势;1955-1964年西藏地区气温升高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导致降水量同时增多。1965-1981年气温、降水和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的变化幅度均较小。1982-2000年气温显著上升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引起湿旋转作用加强,温度扰动加强,从而进一步加速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降水;与此同时,地面蒸发量却减少,导致地表水增加,引发更多的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References

[1]  丁一汇, 戴晓苏,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 气象, 1994, 20(12): 19-26
[2]  蓝永超, 丁永建, 沈永平, 等, 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1(3): 122-125
[3]  Wetherald R T, S Manabe. Detectability of summer dryness caused by greenhouse warming [J]. Climatic Change, 1999, 43:495-511
[4]  谢金南, 周嘉陵. 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趋势的初步分析[J]. 高原气象, 2001, 20(4): 362-367
[5]  高国栋. 我国陆面蒸发量和蒸发耗热量的研究[J]. 气象学报, 1980, 38(2): 165-176
[6]  邓根云. 水面蒸发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J]. 气象学报, 1979, 37(3): 87-96
[7]  伍荣生, 方娟, 韩瑛. 热成风螺旋度及其在天气动力学中的应用[R]. 北京: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特邀报告汇编, 2004
[8]  孙成权, 高峰, 曲建升. 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J]. 自然杂志, 2006, 24(2): 114-122
[9]  Vorosmarty C J, P Green, J Salisbury, et al. Global water resources:Vulnerability from climate change acid population growth[J]. Science, 2000, 289: 284-288
[10]  马镜娴, 戴彩娣.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若干特征[J]. 高原气象, 2001, 20(4): 362-367
[11]  黄玉霞, 李栋梁, 王宝鉴, 等. 西北地区近40年年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4, 23(2): 245-252
[12]  钟海玲, 李栋梁, 陈晓光. 近40年来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J]. 高原气象, 2006, 25(5): 900-905
[13]  李栋梁, 冯建英, 陈雷, 等. 黑河流量和祁连山气候的年代际变化[J]. 高原气象, 2003, 22(2): 104-110
[14]  蓝永超, 林纾, 文军, 等. 黄河上游丰、枯水年汛期及前期的环流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07, 26(5): 1052-1058
[15]  尤卫红, 赵付竹, 吴湘云. 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07, 26(5): 1059-1066
[16]  卓嘎, 杨秀海, 唐洪. 那区地区气候变化对该区湖泊面积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07, 27(3): 485-490
[17]  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 全球变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3-30
[18]  Christoph F, S Christoph, L Daniel.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a warmer climate [J]. Geophys Res Lett, 1998, 25: 1431-1434
[19]  喻自凤. 登陆热带气旋暴雨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D]. 南京:南京大学, 2005
[20]  喻迎春, 王元, 舒守娟. 江西地区气候变暖的增湿效应[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 29(3): 12-18
[21]  申双和, 盛琼. 45年来我国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J]. 气象学报, 2008, 66(3): 452-46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