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高原气象  2015 

2012年7月内蒙古极端降水事件及成因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148, PP. 163-172

Keywords: 极端降水事件,贝加尔湖低涡,切变线,中尺度系统,MCS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2012年7月下旬内蒙古中部出现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简称"7·27"暴雨).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精细化监测等资料分析了"7·27"暴雨成因.结果表明:(1)贝加尔湖低涡异于常年.巴尔喀什湖到鄂霍茨克海为阻塞高压,其底部横槽加深生成贝加尔湖低涡.低涡内有冷空气活动,在对流层低层及地面激发出低涡和气旋.(2)该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明显.地面中尺度切变线不断新生、稳定维持,形成多个中尺度雨带.高空β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新生、合并加强,形成对流复合体MCS.河套西北部、河套南部、锡林郭勒盟中西部三个暴雨区均是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发展的结果.(3)垂直方向上,暴雨发生前到暴雨期从地面至700hPa的大气比湿达10~22g·kg-1,且850~700hPa水汽垂直输送达到最强;水平方向上,南风风力辐合,末端到达45°N以北,河套南部地区为"水汽汇".(4)对流层高层大气涡旋运动是该过程的直接诱因.大气涡旋运动由200hPa向700hPa传播,正涡度平流在700hPa到200hPa随高度增加,高层水平辐散、低层补偿辐合,大气强迫上升产生暴雨.(5)对流层中层持续"干侵入",低层持续的暖湿输送,大气不稳定能量不断重建,这是极端暴雨过程的热力机制.(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亚洲夏季风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东亚副热带地区输送加强,水汽输送进一步向北扩展到我国华北内陆地区,是"7·27"暴雨过程的重要原因.

References

[1]  Comiso J C, Parkinson C L, Gersten R, et al. Accelerated decline in theArctic sea ice cover [J]. Geophys Res Lett, 2008, 35(1): L01703.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 浏览
[3]  赵大军, 江玉华, 李莹. 一次西南低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11, 30(5): 1158-1169. 浏览
[4]  梁军, 李英, 隋洪起, 等. 两例大连春季暴雨的环流特征和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30(5): 1243-1254. 浏览
[5]  李玲萍, 李岩瑛, 钱莉.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研究[J]. 冰川冻土, 2010, 32(3): 497-504.
[6]  宋桂英, 李孝泽, 孙永刚, 等.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带2012年"7·20"极端暴雨事件的特征及成因[J]. 冰川冻土, 2013, 35(4): 883-889.
[7]  谌芸, 孙军, 徐臖, 等.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J]. 气象, 2012, 38(10): 1255-1266.
[8]  陈永仁, 李跃清. "12·7·22"四川暴雨的MCS特征及对短时强降雨的影响[J]. 气象, 2013, 39(7): 848-860.
[9]  Twohy C H, Durkee A, Huebert B J, et al. Effect of aerosol particles on the microphysics of coastal stratiform cloud[J]. Climate, 1995, 8(4): 773-783. 2.0.CO;2 target="_blank">
[10]  梁生俊, 马晓华. 西北地区东部两次典型大暴雨个例对比分析[J]. 气象, 2012, 38(7): 804-81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