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基于高分辨率资料的湿螺旋度指标及其对成都强降水的预报应用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4.00053 , PP. 942-949
Keywords: 高分辨率资料 ,湿螺旋度 ,强降水 ,预报
Abstract:
为了更好的提高成都地区(30.1°N-31.5°N,103°E-104.9°E)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T639)高分辨预报场(0.28°×0.28°)资料以及加密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对成都地区2011-2012年汛期(7-9月)共计15例强降水个例进行湿螺旋度指标的统计分析,分别归纳总结出3h、24h内强降水发生、发展及落区分布的判据。利用这些判据对2013年6月20日以及7月8日发生在成都地区的两例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同时根据这些判据对成都2013年6-8月强降水过程进行检验评分并投入业务试应用。结果表明,低层湿螺旋度对成都区域性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较高。700hPa和850hPa湿螺旋度正值区的分布对强降水落区分布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强降水出现在700hPa湿螺旋度正、负值等值线密集区(靠近正值一侧),以及850hPa正值区;当700hPa连续5~8个3h维持在20×10-11~80×10-11Pa·s-3湿螺旋度时,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当700hPa连续5~8个3h维持在20×10-11~140×10-11Pa·s-3湿螺旋度时,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当不同层次上出现300×10-11~500×10-11Pa·s-3时,可能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如大风、短时强降水等。
References
[1] 陶诗言等. 中国之暴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33.
[2] 四川省气象台. 四川天气预报手册[M]. 四川省气象局, 2011:90-125.
[3] 岳彩军, 寿亦萱, 寿绍文, 等. 我国螺旋度的研究及应用[J]. 高原气象, 2006, 25(4):754-762.
[4] 侯瑞钦, 程麟生, 冯伍虎. "98·7"特大暴雨低涡的螺旋度和动能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03, 22(2):202-208.
[5] Khairoutdinov M, Kogan Y.A new cloud physics parameterization in a 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l of marine stratocumulus[J]. Mon Wea Rev,2000,128(1):229-243. 2.0.CO;2 target="_blank">
[6] 杨克明, 林建, 康志明, 等. 2004年7月黄淮特大暴雨的天气动力学分析[J]. 高原气象, 2006, 25(5):781-791.
[7] 迟竹萍, 李昌义, 刘诗军. 一次山东春季大暴雨中螺旋度的应用[J]. 高原气象, 2006, 25(5):792-799.
[8] 陆慧娟, 高守亭. 螺旋度及螺旋度方程的讨论[J]. 气象学报, 2003, 61(6):684-691.
[9] 黄楚惠, 李国平. 基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的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强降水过程分析[J]. 高原气象, 2009, 28(2):319-326. 浏览
[10] 黄楚惠, 顾清源, 李国平, 等.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暴雨的机制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29(4):832-839. 浏览
[11] 王颖, 寿绍文, 周军. 水汽螺旋度及其在一次江淮暴雨分析中的应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30(1):101-106.
[12] 黄楚惠, 李国平, 牛金龙, 等.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强降水的湿螺旋度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30(6):427-1434.
[13] 袁美英, 李泽椿, 张小玲, 等. 中尺度对流系统与东北暴雨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1, 30(5):1224-1231. 浏览
[14] 杨康权, 张琳, 肖递祥, 等. 四川盆地西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2):357-367,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2.00035. 浏览
[15] 李明, 高维英, 侯建忠, 等. 一次西南涡东北移对川陕大暴雨影响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1):133-144,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014. 浏览
[16] 邓佳, 李国平. 引入地基GPS可降水量资料对一次西南涡暴雨水汽场的初步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 31(2):400-408. 浏览
[17] 杜小玲, 杨静, 彭芳, 等. 贵州望谟初夏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5):1400-1413,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2.00131. 浏览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