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工业化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研究:兼论粮食核心区推进工业化的依据
, PP. 47-55
Keywords: 工业化,粮食产量,关系,临界值
Abstract: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因而粮食核心区省份是否应该推进工业化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描述国内外一些现象提出理论假设,即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化可以促使粮食产量的提高。然后建立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利用6个粮食核心区省份1995-2013年的面板数据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河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省仍然处于工业化提高粮食产量的起飞阶段,河北和山东两省处于工业化提高粮食产量的高级阶段但工业化水平远未达到使粮食产量最大化的临界值,因此六省份都应该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本文证明了在不同水平下工业化可以提高或降低粮食产量。
References
[1] | 张元红,刘长全,国鲁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价与战略思考[J]. 中国农村观察, 2015,121(1):2-14
|
[2] | 史春.农业地区也要工业化吗[J]. 环境教育, 2011,(5):2-3
|
[3] | 方齐云,叶泽方.论工业化的理论依据[J]. 湖南社会科学, 2002,(4):78-80
|
[4] | 黎东升,曾靖.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J]. 农业经济问题, 2015,(5):42-47
|
[5] | 李岳云.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J]. 现代经济探讨, 2007,(1):27-30
|
[6] | 刘志雄,瞿艳平,董运来.工业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4):35-37
|
[7] | 曹利群.警惕工业化挤压危及粮食安全[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6):9-12
|
[8] | 崔亚平.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安全[J]. 农业经济, 2011,(3):20-21
|
[9] | 王泽填,林擎国.工业化中的中国粮食安全[J]. 宏观经济管理, 2005,(8):29-30
|
[10] | 曾靖.国内外工业化影响粮食安全的正负面效应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4):24-25
|
[11] | 《求是》杂志社总编室联合调研组.传统农业大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益探索——河南省工农业协调发展模式的调查[J]. 求是, 2009,(4):29-31
|
[12] | 陈红梅.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与新型工业化——促进机制与政策建议[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161(4):67-73
|
[13] | Ralph J., Kline J. D. Urbanization on the US Landscape: Looking ahead in the 21st Centur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69(2):219-234
|
[14] | 叶连松,董云鹏,罗勇.中国特色工业化[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
|
[15] | 张彬.美国玉米产业竞争优势及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5):21-27
|
[16] | Cochrane W.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Agriculture: A Historical Analysis[M]. 2ndedition,Minne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3
|
[17] | 陈飞,范庆泉,高铁梅.农业政策、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调整能力[J]. 经济研究, 2010,46(11):101-114
|
[18] | 曾福生,高鸣.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现代农业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 2013,29(1):24-38
|
[19] | 益智.美国的扶农政策与农业生产率——基于二战后美国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04,20(9):75-79
|
[20] | 叶兴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迈过农业这道坎——从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主题看我国农业的出路[J]. 国际金融, 2012,32(3):7-11
|
[21] | 聂英.中国粮食安全的耕地贡献分析[J]. 经济学家, 2015,(1):83-9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