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以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

, PP. 517-525

Keywords: 模糊分级评价,城市,协调发展,模糊系统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通过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对西北五省会城市的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首先,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建立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和使用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的模型;再次,对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自2003-2009年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西北五个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并且城市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着差异,影响了城市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五城市中协调发展状况最好的是银川,其次为乌鲁木齐、西安、兰州,最差是西宁。应引起注意的是,西安、西宁和乌鲁木齐的社会系统处于衰退趋势。

References

[1]  王新华,李堂军,丁黎黎,等.复杂大系统评价理论与技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55-56.
[2]  喻小军,周宏,罗荣桂,等.湖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1,(1):32-36.
[3]  陈静,曾珍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6,22(6):9-12.
[4]  史亚琪.区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连云港为例〔J〕.生态学报,2010,30(15) :4119 
[5]  -4128.
[6]  高志刚,沈君.新疆典型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2):1-5.
[7]  庞敦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案设计——以山东省为例〔D〕.北京:中国海洋大学,
[8]  07:18-19.
[9]  傅朗.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7:2-10.
[10]  袁旭梅.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与模糊分级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1,(11):10-11.
[11]  丁金梅,文琦.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0,33(1):136-143.
[12]  白洁,王学恭,赵成章.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0,33(1):130-135.
[13]  董晓峰,刘星光,刘理臣.兰州市城市宜居性的参与式评价〔J〕.干旱区地理,2010,33(1):125-129.
[14]  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吉林: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20.
[15]  白晶,延军平.“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初探〔J〕.干旱区地理,2010,33(5):809-814.
[16]  李小英.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兰州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07,62-10.
[17]  刘小林.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1):64-65
[18]  袁旭梅,刘新建,万杰,等.系统工程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78-279.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