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GIS的新疆和田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 PP. 847-855

Keywords: 和田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自然环境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运用GIS和RS技术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模型,系统地归纳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利用DEM与[WTBX]NDVI[WTBZ]数据将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人口和GDP等要素的栅格数统一到1km×1km的栅格尺度,以此反映干旱区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数字评价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的人居环境指数介于1.139~4.495之间;整体分布景观是从和田河流域、克里雅河流域等绿洲区向北部沙漠区和南部山脉区递减,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居环境中高级适宜区面积最少,占全研究区面积的1.04%,较适宜区占5.95%,中等适宜区占21.13%、难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占71.68%,表明自然环境基础很恶劣,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因此,开展和田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References

[1]  王汶,鲁旭.基于GIS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遥感信息,2009(2):104-110.
[2]  邓茂林,张斌,高运荣,等. 四川省地级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J〕.四川环境,2009,28(2):42-48.
[3]  尹晓科.基于GIS的湖南省人居环境适宜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郝慧梅,任志远.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J〕.地理学报,2009,64(4):498-506.
[5]  徐军昶,王永丽,王菁,等. 陕西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人口分布〔J〕.陕西气象,2009(1):9-14.
[6]  唐焰,封志明,杨艳昭.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J〕.资源科学,2008,30(5):648-654.
[7]  吴斌,张宇清,吴秀芹.中国沙区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的初步探讨〔J〕.中国沙漠,2009,29(1):50-59.
[8]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等.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地理学报,2008,63(12):1328-1338.
[9]  娄焱,孟杰.白城市区人居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6):104-106.
[10]  潘晓玲,王学才,雷加强.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1):24-25.
[11]  塔西甫拉提,熊黑钢,丁建丽,等.塔里木盆地南部生态环境演变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6-12.
[12]  塔西甫拉提,熊黑刚,丁建丽,等.干旱区环境演变遥感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4-7.
[13]  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EB/OL〕.http://www.geodata.cn,2007. 浏览
[14]  刘波,肖子牛.1961-2005年新疆区域分级雨日(量)的气候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1, 34 (3):419-428.
[15]  成鹏.乌鲁木齐地区近50a降水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33(4):580-588.
[16]  黄莹,包安明,陈曦,等.新疆天山北坡干旱区 GDP 时空模拟〔J〕.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494-502.
[17]  穆艾塔.基于自组织的绿洲及自然是异性评价〔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7.
[18]  谢叶伟,赵军,李勇,等.基于GIS的典型黑土区海伦市耕地地力评价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34(2):325-33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