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防护林体系环境效益及其生态功能

, PP. 82-90

Keywords: 群落结构,防护效应,土壤特性,过渡带,生态功能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选取乔灌草结构(胡杨-柽柳-花花柴群落)、乔灌结构(胡杨-柽柳群落)和单一乔木结构(胡杨群落)三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防护林对空气温湿度、土壤理化特性及防护效应等的作用,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生态功能。结果表明:(1)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结构组成的防护林均可提高群落内温湿度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乔灌草结构防护林较其它群落更有利于增加0~50cm土壤有机质、[WTBX]全N、全P[WTBZ]和20~100cm土壤全[WTBX]K[WTBZ]的积累;能更有效地增加0~30cm土壤水分、抑制0~100cm土壤盐分、稳定0~50cm土壤温度;(2)单一胡杨林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为2~3m,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40m;胡杨-柽柳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为2~4m,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60m;胡杨-柽柳-花花柴群落的有效防护高度分别为小于1m和2~4m,高度超过1m以上的横向有效防护距离为60m,在1m以下其横向有效防护距离可达100m;(3)群落结构、植物密度和覆盖度是影响防护林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的主要原因。

References

[1]  徐海量,樊自立,禹朴家,等.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5):775-783.
[2]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等. 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J〕. 中国沙漠, 2005,25(5):668-674.
[3]  周洪华,陈亚宁,李卫红.塔里木河下游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优势种群分布格局〔J〕.中国沙漠,2009,29(4):688-696.
[4]  张新时. 天山北部山地-绿洲-过渡带-荒漠系统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范式〔J〕.植物学报,2001,43(12):1294-1299.
[5]  范志平,孙学凯,王琼,等.农田防护林带组合方式对近地面风速作用特征的影响〔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320-323.
[6]  陈俊华,龚固堂,朱志芳,等.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3):712-717.
[7]  张彩霞,王训明,满多清,等. 层次分析法在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沙漠,2010,30(3):602-607.
[8]  杜鹤强,韩致文,颜长珍,等. 西北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1):117-120.
[9]  阿迪力·吾彼尔,袁素芬,赵万羽.准噶尔盆地新建防护林对林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7,30(3):420-425.
[10]  〔9〕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1]  王珺,刘茂松,盛晟,等. 干旱区植物群落土壤水盐及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J〕. 生态学报,2008,28(9):4120-4127.
[12]  周智彬,徐新文,雷加强,等.咸水灌溉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水分平衡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6):904-908.
[13]  宋春武,蒋进,付恒飞 ,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人工林土壤水分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地理,2009,32(5):704-710.
[14]  郝兴明,陈亚宁,李卫红,等. 胡杨根系水力提升作用的证据及其生态学意义〔J〕. 植物生态学报,2009,33(6):1125-1131.
[15]  章英才,闫天珍. 花花柴叶片解剖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24(1):31-33.
[16]  曾凡江,郭海峰,刘波,等.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0,33(1):59-6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