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 PP. 56-66

Keywords: 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REOF分析,空间分布模态及时间系数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110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References

[1]  雷静,潘杰义.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弹性区间综合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9,35(1):99-101.
[2]  杨庶,王江涛.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8,22(2):106-110.
[3]  王兆华,李立科,赵二龙,等.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02-4204.
[4]  李香云,杨力行.从水的载体功能看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配置〔J〕.干旱区地理,2007,30(6):946-953.
[5]  荆继红,孙继朝,韩双平,等.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7,5(5):54-56,63.
[6]  葛朝霞,曹丽青,薛梅,等.近50a来南疆气候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9.
[7]  陶云,何华,何群,等.1961-2006年云南可利用降水量演变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1):8-14.
[8]  陈豫英,陈楠,王式功,等.50 a来宁夏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8, 28(4):748-754.
[9]  朱丹果,上官智锋.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及解决策略〔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51-53.
[10]  于洪波.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反向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3):94-99.
[11]  王芳,吴普特,范兴科.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与合理配置问题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5):205-209.
[12]  马柱国,黄刚,甘文强,等.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趋势的多时段特征〔J〕.大气科学,2005,29(5):671-681.
[13]  陈豫英,陈楠,郑光芬,等.近45 a宁夏气温、降水及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4):748-754.
[14]  莫兴国,林忠辉,刘苏峡.气候变化对无定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27(12):4999-5007.
[15]  李志,刘兆文,张勋昌,等.未来气候变化对黄体高原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7):3456-3464.
[16]  陈豫英,陈楠,王式功,等.近55年宁夏秋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J〕.干旱区地理,2009,32(1):9-16.
[17]  胡彩虹,吴泽宁,高军省,等.区域水资源可利用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3):404-410.
[18]  方建刚,白爱娟.陕西春季干旱与多雨的环流特征对比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33(3):363-369.
[19]  邓铭江,章毅,李湘权.新疆天山北麓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3):3153-324.
[20]  马柱国.我国北方干湿演变规律及其与区域增暖的可能联系〔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5):1011-1018.
[21]  高桥浩一郎.从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来推算蒸散发量的公式〔J〕.天气,1979,26(1):29-32.
[22]  陈豫英,陈楠,王式功,等.中蒙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Ⅰ): 年降水特征及5~9月降水的REOF分析〔J〕.高原气象,2010,29 (1):33-43.
[23]  〔25〕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1-211.
[24]  曹丽青, 葛朝霞,薛梅.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水资源的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3):281-283.
[25]  NORTH G R,THOMAS L B,CAHALAN R F.Sampling errors in the estim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J〕.Mon Wea Rev,1982,110:699-706. 2.0.CO;2 target="_blank">
[26]  张存杰,谢金南,李栋梁,等.东亚季风对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J〕.高原气象,2002,21(2):193-198.
[27]  白宏洁,曹京京.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探讨〔J〕.山西水利科技,2010,(2):58-6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