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的识别研究
, PP. 687-694
Keywords: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结构,空间组织,空间形态,社会经济联系,资源环境制约
Abstract:
正确认识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结构以及空间发展形态,对于完善绿洲城市群的发展理论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总结出未来城市群发展面临的客观制约因素;通过中心性分析、断裂点理论修正的Voronoi多边形等方法识别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及各自的辐射范围城市;通过引力模型识别出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据此,利用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可视化地展现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组织形态。经调查了解:(1)乌鲁木齐市与克拉玛依市是未来城市群发展的两个中心城市,五家渠市、阜康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周边目前属于乌鲁木齐市的辐射范围城市,奎屯市,乌苏市属于克拉玛依市的辐射范围城市;(2)城市群内部的城市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特别是两个中心城市之间联系较弱;(3)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形态为串珠式,是一种特殊的走廊式空间形态。
References
[1] | 刘海燕,张小雷. 北疆铁路沿线城市现代物流发展格局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7,30(3):431-437.
|
[2] | 薛丽芳,欧向军,谭海樵.基于熵值法的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3):63-66.
|
[3] | 陶江,吴世新,董雯. 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9,32 (6): 985-990.
|
[4] | 卢思佳,张小雷,雷军,等. 新疆城市经济区划分及影响范围〔J〕.干旱区地理,2010,33(2):300-305.
|
[5] | 闫卫阳,秦耀辰,郭庆胜,等.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J〕.人文地理,2004,19 (2):12-16.
|
[6] | 张方杰,高向艳.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的个人金融产品差异性研究[J]. 金融论坛,2005,(6): 39-62.
|
[7] | 方创琳,宋吉涛,蔺雪芹,等.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8] | 姚士谋,陈振光,朱英明,等.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
[9] | 顾朝林. 中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J〕.城市规划,2006,30(3):26-31.
|
[10] | 刘琳,张正勇,李转利.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体系分形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46(5):103-107.
|
[11] | 张豫芳,杨德刚,张小雷,等. 天山北坡绿洲城市空间形态时空特征分析〔J〕 . 地理科学进展,2006,25(6) : 138- 147.
|
[12] | 杜宏茹,张小雷. 近年来新疆城镇空间集聚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05,25( 3) : 268- 273.
|
[13] | 张豫芳,杨德刚,张小雷,等.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域空间结构时空特征研究〔J〕.中国沙漠,2008,28(4):795-801.
|
[14] | 方创琳,宋吉涛,张蔷,等.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J〕.地理学报,2005,60(5):827-840.
|
[15] | 刘新平,韩桐魁. 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学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2):55-59.
|
[16] | 雷小牛,周迎,朱奕鹏. 关于对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J〕.干旱区地理,2010,33(6):968-970.
|
[17] | 韩桂兰,孙建光.新疆人口分布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的量化评价与分析〔J〕.新疆财经,2010,(3):11-14.
|
[18] | 程维明,周成虎,李建新.天山北麓经济发展与绿洲扩张〔J〕.地理学报,2002,57(05):561-568.
|
[19] | 张志斌,靳美娟. 中国西部省会城市中心性分析〔J〕.人文地理,2005,20(1):14-18.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