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从《清实录》看清代1644-1795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的农业开发

, PP. 996-1003

Keywords: 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农业开发,清代,土地管理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当前很多生态问题与历史农业开发过程是有联系的。从清代顺治朝(1644-1661年)到乾隆朝(1736-1795年)末,该区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农业垦殖扩张,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清实录》中顺康雍乾四朝(1644-1795年)清政府对该区进行土地管理与利用的信息,分析该地区农垦区扩张的历史,得出以下结论:(1)四朝以来该区的开垦强度在增大,开垦速度不断加快。乾隆朝新垦速率最快;(2)农耕区的发展呈现新垦区北扩和已垦区内填充式开垦两种形式。从顺治朝到乾隆朝,农耕区界线逐渐北扩,从长城一线以南扩展到太仆寺—多伦—赤峰—围场—敖汉一线境内。开垦界线在雍正朝达到最北,到达科尔沁、阿鲁科尔沁境内,但未达到现代农牧交错带东段北界,这与清初清政府对东蒙地区土地开垦的封禁政策相关;(3)各朝垦殖政策有发展变化,总体来说为厉禁。但在人民生计困难的压力下,面对出关口逃生的流民,政府不得不放松关口的封禁,默许流民进入口外开垦。

References

[1]  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索秀芬.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J〕. 地学前缘,1997,4:127-136.
[2]  宁宝英,王彦. 30 a《干旱区地理》论文发表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及启示〔J〕. 干旱区地理,2011,34(5):541-549.
[3]  丁金梅,文琦. 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干旱区地理,2010,33(1):136-143.
[4]  邓辉,夏正楷,王琫瑜. 从统万城的兴废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2):104-113.
[5]  田砚宇. 热察绥地区过去3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4.
[6]  乌兰图雅,张雪芹. 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的变迁〔J〕. 地理科学,2001,21(3):230-235.
[7]  侯仁之,邓辉.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文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李月臣,刘春霞. 1987-2006年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09,32(1):37-46.
[9]  刘新平,孟梅. 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11,34(1):173-178.
[10]  贾[HJ2.37mm]淑文,刁书仁. 清代前期东三盟地区的农牧业发展及清朝的政策〔J〕.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1):1-4.
[11]  何凡能,戴君虎,葛全胜. 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J〕. 地理研究,2005,(24):880-887.
[12]  珠飒. 清代东三盟移民研究〔D〕.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05.
[13]  珠飒. 18-20世纪初东部内蒙古农耕村落化研究〔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14]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等.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1):740-749.
[15]  吕患成. 对柳条边性质的再认识〔J〕.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0,4:52-56.
[16]  清实录(第1-60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85-1987.
[17]  刁书仁. 乾嘉时期东北民典旗地整理论略〔J〕. 社会科学辑刊,1991,(6):98-102.
[18]  牛平汉. 清代政区沿革综表〔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
[19]  曹婉如,郑锡煌,黄盛璋,等. 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